| 王公大人,天下具瞻。 轻流薄习,重损威严。 此尚未了,彼安能兼。 非唯失道,又复起贪。 顶戴儒冠,心存象教。 本图心宁,复使心闹。 譬如生子,当求克肖。 不教义方,教之窃盗。 |
| 辙迹环吴蜀,艰难叹委频。 秉钧才数月,去国竟终身。 文武才猷远,经纶事业新。 襄阳耆旧传,宁复有斯人。 |
| 维岳钟英粹,兴王有俊良。 文章周卫武,书考郭汾阳。 调燮民庸茂,弥缝主道昌。 中台一宵坼,四海泪滂滂。 |
| 炎统中兴日,淳熙翊赞功。 宪邦同吉甫,待旦类周公。 一品恩荣重,三朝礼貌隆。 欲知勋业盛,请眎鼎彝中。 |
| 畴昔翘材馆,疏庸获屡游。 衮衣无傲色,吐握有勤求。 辅弼十年久,雍容片善收。 至今天下士,语及泪交流。 |
| 行色上东陌,秋槐叶乱飞。 囊无一钱用,箧有古书归。 羸驷嘶寒草,荒城背落晖。 莫嫌牛马隔,走别八行稀。 |
| 念昔携君手,同游金马门。 流年一鸟过,白首几人存。 星挂朝衣湿,尘埋相印昏。 西风原上泪,不得洒清樽。 |
| 久客倦京国,言归岁已冬。 独过伊水渡,犹听洛城锺。 山色经寒绿,云阴入暮重。 腊梅孤馆路,疲马有谁逢。 |
| 老火丹田热欲吹,不妨水雪重提携。 金多不用千头橘,刀害无嫌三藏梨。 |
| 满盘水玉岂虚投,落笔琼琚未易酬。 欲写霜柑三百颗,更寻火枣八千秋。 |
| 滁上分忧老外郎,昔年曾此典南漳。 双旌引过题桥路,五里迎归衣锦乡。 种是万朱松树在,至今民唤作甘棠。 |
| 君家家学有传衣,事业如何只漫违。 九万鹏程终莫上,一双岛舄叹频飞。 空传是处棠阴布,倏作朝来薤露稀。 楚些莫愁招不得,山头骑鹤看来归。 |
| 炎薰五月只须臾,底事书生亦滤泸,午影风凉槐系马,晓岑云白杖挑壶。 见闻幽谷莺迁木,气类朝阳凤集梧。 见说阿房曾有赋,声名速为诧东都。 |
| 午窗垆火不应残,春许花期特地宽。 塞雁初惊池藻暖,谷莺犹怯井梧寒。 未须园里幽寻去,且更楼前远望看。 四牡行春定何日,亦闻钟鼓满城欢。 |
| 短檠铁研用功深,万卷蟠胸不辍吟。 故国遁身来济岱。 壮年发藻向儒林。 爱民利物平生事,忧国忘家一片心。 史馆顷年陪润色,挽公无路涕盈襟。 |
| 漱玉亭边百尺桥,游人平步玉虹腰。 凭栏下眠清渊底,秋水无尘浸碧霄。 |
| 片言寤主上亨途,几向专城佩左鱼。 羊陆遐冲虽坐折,高文宿愤竟谁摅。 平时屡草千言奏,垂绝犹腾八难书。 汉殿履声今已矣,两州遗老倍欷歔。 |
| 矫矫虎臣,捍城於并。 殚其智力,为国长城。 攻逾两时,敌不能乘。 无食无援,百雉乃倾。 负像赴水,义不苟生。 大节卓伟,千载光明。 |
| 武帐推恩诏十行,雍容鸣玉觐清光。 四年爱日民谣浃,五月炎风驿路长。 剑阁烟云迷去斾,柳营笳鼓惨离觞。 浣花纸贵傅新集,留待诗名继许昌。 |
| 已晴云气却濛濛,坐见前山没半峰。 报道名卿谒丞相,不须行雨借蛟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