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不觉形躯衰老。 受尽许多萦恼。 谁肯死前休。 苦贪求。 识破修行早早。 认取自家珍宝。 珍宝价无酬。 永存留。 |
| 公父子入予环堵。 谈话之次,忽闻钟响,人皆惨然。 於是赵公跪告诗词,方受纸笔,撒然觉来,遂作神光灿半首,叙梦中之事,录呈堂下道友。 翌日,却有云中子苏先生引梦中所见者赵公至,言斯人新悟道,专投全真堂昨宵梦见,遍地黄金。 珍珠玛瑙盈襟。 满目珊瑚琥珀,玉树琼林。 蓦闻不时钟响,谑人人、各有灰心。 天水子,便前来稽首,索我清吟。 ... |
| 邢公分剖,举恩情、割断灵光照。 内莲生,真可要。 姹婴娇,和会通玄妙。 忧愁乐道。 气收来、结作成珍宝。 玉牢藏,五彩耀。 透昆仑,日月 |
| 扶桑祥瑞生芝草。 便移在蓬莱岛。 金枝玉叶自然好。 昆仑上、变珍宝。 霞光四面添玄奥。 明焰里通颠倒。 青童捧诏添嘉号。 无为处,这回到。 |
| 去去来来,来来去去何时了。 堪失笑。 利名缠倒。 衣换知多少。 奉劝人人,早把元阳保。 休虚耗。 结成珍宝。 得赴蓬莱岛。 |
| 冬至阳生,迎春拨雪黄芽好。 人惊早。 香如芝草。 玉碾胜磨捣。 神水烹煎,自是除阴耗。 金童报。 绝品珍宝。 啜罢游蓬岛。 |
| 栗与芋,芋与栗。 两般滋味休教失。 性与命,命与性。 两般出入通贤圣。 都要知。 都要知。 便是长生固*时。 休想瑶台并阆苑,六家珍宝出天 |
| 里闲人户外闲。 方游历白云间。 射日临光景媚,*前明朗见昆山。 得怡然诸争略。 ,中珍宝好跻攀。 里金花开馥馥,馨透过玉门关。 |
| 这王哲知明,见菊花坚操。 便将重阳子为号。 正好相倚靠。 每常却要,缀作诗词,笔无停自然来到。 心香起、印出仙经,便贯通颠倒。 便贯通颠倒。 早得得良因,速推推深奥。 玄玄妙妙任穷考。 又更餐芝草。 白气致使,上下盈盈,金丹结、练成珍宝。 凭时节、永处长生,住十洲三岛。 住 |
| 修仙慕道,为甚都担阁。 妄想太虚高,皆由骋、外缘欢乐。 内中珍宝,未晓是无为,只夸强,又夸能,夸里还销铄。 非知下手,怎会重安脚。 每谩度饥寒,争似把、阴阳做作。 白纯红赫,光艳灿然殊,一方圆,十方明,方现真丹药。 |
| 王哲惟名,自称知明,端正不羁。 更复呼佳号重阳子,做真清真净,相从相随。 每锐仙经,长烧心炷,水火功夫依次为。 堪归一处,*然雅致,有得无遗。 偏宜用坎迎离。 聚珍宝成丹转最奇。 结玉花琼蕊,光莹透顶,碧虚空外,捧出灵芝。 定作云朋,决成霞友,自在逍遥诗与词。 盈盈处,引青鸾彩凤,谨礼吾师。 |
| 夏季裁量十四郎。 炎炎火焰越忙忙。 百巧场中夸意锐,万人丛里用心刚。 丝绢罗纨铺内藏。 金银珍宝架头光。 独做辛勤心自苦,浑家丰足业谁 |
| 修行孰是练金丹。 练就方知两事全。 七返不容开四户,九还应是转三田。 气神交结为珍宝,灵性分明作大仙。 今日却归元本路,自然清静永恬 |
| 闲闲景致,真闲悟清清,方可分付。 元来那个本有,须令坚固。 便结作、一粒金丹,五色明霞敷布。 同相守,能相聚。 回光射,返光顾。 遭遇。 圆成决得,真师举度。 此则助正鲜素。 更永永、绵绵响慕。 应知道还处,亘初存住。 逐莹莹瑞彩祥辉,珍宝珞*琏步。 胎仙舞。 神仙路。 金童引,玉童谕。 堪赴。 瑶台月照,琼筵雅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