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空山雪消溪水涨,游客渡溪横古槎。 不知溪源来远近,但见流出山中花。 |
| 石门有雪无行迹,松壑凝烟满众香。 馀食施庭寒鸟下,破衣挂树老僧亡。 |
| 枯藤垂溪水已消,溪水溅溅石间乱。 潭静鸟呼人渡时,鸟惊人语来还散。 |
| 庶子遗踪留此地,寒岩徙倚弄飞泉。 古人不见心可见,一片清光长皎然。 |
| 洞门常自起烟霞,泂穴傍穿透溪谷。 朝看石上片云阴,夜半山前春雨足。 |
| 信马寻春踏雪泥,醉中山水弄清辉。 野僧不用相迎送,乘兴闲来兴尽归。 |
| 石屏自倚浮云外,石路久无人迹行。 我来携酒醉其下,卧看千峰秋月明。 |
| 青松行尽到山门,乱峰深处开方丈。 已能宴坐老山中,何用声名传海上。 |
| 南山一尺雪,雪尽山苍然。 涧谷深自暖,梅花应已繁。 使君厌骑从,车马留山前。 行歌招野叟,共步青林间。 长松得高荫,盘石堪醉眠。 止乐听山鸟,携琴写幽泉。 爱之欲忘返,但苦世俗牵。 归时始觉远,明月高峰巅。 |
| 踏石披云一迳通,翠微环合见禅宫。 峰峦郁密泉声上,楼殿参差树色中。 午夜千溪分水月,清秋十里韵松风。 平生久得名山约,吟赏今才信宿同。 |
| 洞深岂不有神物,朝朝但见云飞还。 云收雨歇草树湿,涧下流水空潺潺。 |
| 沙穴石窦无限泉,此泉缘底名不灭。 庶子去来多少年,依旧清心共泉洁。 |
| 寻常画屏多画山,何意此山还作屏。 峭排直上几千尺,下有石路莓苔青。 |
| 林下鸣鸠坼晴杏,田间水漫春溶溶。 使君固自足风美,时傍青山去问农。 |
| 松门隐者我未识,一见君诗如已奭。 岁月任随人事迁,此身不动云生壁。 |
| 飞光洗积雪,南山露崔嵬。 长淮水未绿,深坞花已开。 远闻山中泉,隐若冰谷摧。 初谁爱苍翠,排空结楼台。 {左车右献}{左车右献}架梁栋,辉辉刻琼瑰。 先生鸾凤姿,未免燕雀猜。 飞鸣失其所,徘徊此山隈。 万事于人身,九州一浮埃。 所要挟道德,不愧丘与回。 先生逐二子,谁能计垠崖。 所怀虽未写,所适在欢咍。 为语幕下士,殷勤羞瓮醅。 |
| 上人法一朝过我,问我作诗三昧门。 我闻大士入词海,不起宴坐澄心源。 禅波洞彻百渊底,法水荡涤诸尘根。 迅流速度超鬼国,到岸舍筏登昆仑。 无边草木悉妙药,一切禽鸟皆能言。 化身八万四千臂,神通通转物如乾坤。 山河大地悉自说,是身口意初不喧。 世间何事无妙理,悟处不独非风幡。 群鹅转颈感王子,佳人舞剑惊公孙。 风飘素练有飞势,雨... |
| 我坐许昌尘土中,山翠泉声违眼耳。 公虽被谪守滁阳,日少郡事穷山水。 东南有风西北来,忽得书诗连数纸。 并寄阳冰古篆字,字形矫矫龙蛇起。 其文乃只题姓名,大历六年春气尾。 报云此篆无人知,野僧好事为公指。 公留岩下久徘徊,公剔莓苔汲泉洗。 点画虽然未苦讹,霜侵风剥多皴理。 公疑鸟迹踏苍崖,山只爱惜将有以。 云藏至今不近俗,月伴... |
| 行人元不恨长途,下马旗亭酒可沽。 回首琅琊山不见,西风吹起豆田乌。 |
| 何处亭成乐岁丰,琅琊山在乱云中。 西南林壑夸尤美,六一文词信独工。 幽谷泉鸣琴操古,石屏路转酒船通。 幸当归马滁阳日,此地来游兴不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