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山下阴晴只蔽亏,山中烟霭更迷离。 天风忽与游人便,吴楚屯云万里披。 |
| 仰止高高几梦思,跻攀乘兴遂忘疲。 直须驻足青冥上,方信前山次第卑。 |
| 北斗回杓正指西,丹梯从此与天齐。 为君挹注银潢水,一洗人间火宅迷。 |
| 淇水沄沄入禁城,城楼中断过深清。 空郊南数牛羊下,落日回瞻观阙明。 岁月逼人行老大,江湖发兴感平生。 画舫早晚笼新屋,慰意来看水面平。 |
| 欹阁倚危巅,疏钟破暝烟。 涧回遥带合,峰抱翠涛连。 无复容尘地,刚余看月天。 想应风雨夜,枯坐更通玄。 |
| 群山合沓来,回抱东林缺。 紫翠不可解,环城如玉玦。 龙飞晋水清,天转旄头灭。 萧萧古战场,春耕拥残雪。 |
| 又负空囊出,都城难久居。 西风随雁急,寒柳向人疏。 野宿灯分烧,船斋磬动鱼。 如逢北来客,应寄社中书。 |
| 万里伤心极目春,东南王气只逡巡。 野花相笑落满地,山鸟自惊啼傍人。 谩道城池须险阻,可知豪杰亦埃尘。 太平寺主惟轻薄,却把三公与贼臣。 |
| 风扫烟岗一万重,平生佳处始相逢。 未骖轩后浮丘驾,已见天都石柱峰。 阆苑欲传青鸟信,壶天安用白云封。 朝真我亦通仙籍,况复年来访赤松。 |
| 跳过西湖万万重,半天蓬鬓洗松风。 自惭不得留终日,又向船中入市中。 |
| 乳窦峰前路不穷,穿林逾岭浙江通。 紫阳山雨钓台月,消得潮头几信风。 |
| 朝发上东门,回首望帝宅。 宫城镇大野,瀍洛去不息。 是时雨新霁,云物有佳色。 嵩峰如迎人,百里见晴碧。 平川邈如画,日照崖脚赤。 道傍公卿坟,鳌背鱼脩石。 苍苔剥文字,十五尚可识。 贤遇不复辨,零落同一迹。 薄暮桑榆风,空悲怀古客。 |
| 面面峰峦杰阁新,好山借我倚栏身。 商量壁记留名易,未是题诗第一人。 |
| 狮子峰高侧见巅,怒飞危欲堕檐前。 千松万竹阑干畔,瘦骨秋寒似雪天。 |
| 燕蛰蜂{外广内音}菊始开,秋凉入骨病堆豗。 吟僧欲约山中宿,后夜须携絮被来。 |
| 大道无端倪,人世如蚁泠。 虱然御风行,天路非阡术。 望舒稍西倾,东海已吐日。 山川两照曜,金波中荡潏。 仙人夜行游,岩坐泛宝瑟。 吐故餐晨霞,乘露采芝术。 巉巉金庭山,中有炼药室。 却笑尚子平,宁须婚嫁毕。 |
| 五湖涌青莲,削出千丈壁。 空中构宝殿,珠光相荡射。 明月海上来,照见半山赤。 千林似竦动,鸟兽夜辟易。 飞驰入中天,万里扫空碧。 吴越何茫茫,俯视一气白。 身列星辰间,绝顶布瑶席。 举杯酌银河,误触支机石。 回首招王乔,吾亦成羽融。 ¤ |
| 朝阳滉漾水朦胧,晓烟横抹天微风。 三十六峰不著色,点缀淡墨排秋空。 小山连延大山倨,林深无人但云树。 平生爱山真成癖,我以意行本无住。 黄山之路何敧危,黄山之溪何涟漪。 登山度水亦劳止,正要行役发吾诗。 仙家与世不相远,径入桃源亦良便。 向来父老亦行,竹箨桃花大於扇。 |
| 栏楯浮空去。 划玲珑、榴皮石发,青红无数。 看尽宣和风景好,又看宫娥北渡。 有多少、梨花夜雨。 西望铜驼荆榛里,算千秋、老辈唯吾汝。 晋宋事,总尘土。 鸿蒙一气凭斟取。 蹑丹梯、千盘百级,上通玄圃。 根插中原维地轴,其下黄河一缕。 曾经过、怒潮煎煮。 无限西风神州恨,倩相轮、做尽兴亡谱。 铃铎响,自相语。 |
| 旅人心长久。 忧忧自相接。 故乡路遥远。 川陆不可涉。 汩汩莫与娱。 发春托登蹑。 欢愿既无并。 戚虑庶有协。 极目睐左阔。 回顾眺右狭。 日末涧增波。 云生岭逾叠。 白芷竞新苕。 绿苹齐初叶。 摘芳芳靡谖。 愉乐乐不爕。 佳期缅无像。 骋望谁云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