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白发添新镊,红尘满弊衣。 人生适未值,吾道岂云非。 巩洛风烟远,函秦草树微。 长安春酒美,行乐勿令希。 |
| 年少登高意气多。 黄花压帽醉嵯峨。 如今满眼看华发,强拈茱萸奈老何。 千垒岫,万重波。 一时分付与秦娥。 明年身健君休问,且对秋风卷翠螺。 |
| 倦客京华鬓已疏,诗颠草圣了无余。 别离菊酒才秋晚,流落椒盘忽岁除。 东阁士应羞哙伍,北山人有约秦书。 草芦十具牛如办,却是求田胜本初。 |
| 渺渺东风拂画船。 不堪临雨落花前。 清歌只拟留春住,好语频闻有诏传。 秦望月,镜湖天。 养成英气自当年。 两山总是经行处,献纳雍容定几篇。 |
| 乐閒下笔素推高,攻愧耽书老更饕。 顾我好看秦小篆,烦君为作楚离骚。 晚年应悟成竵匾,痛饮犹堪写郁陶。 喜剧但知藏十袭,琼瑶无以报投桃。 |
| 云归雨亦止,鸦起窗既白。 秋宵未为永,不寐如岁隔。 平明亟不榻,亦未暇冠帻,检校案上书,狼藉鼠啮迹。 食箪与果笾,攘取初不责,侈然敢四出,乃至暴方册。 坐令汉箧亡,不减秦火厄。 向能畜一猫,狡穴讵弗获? 缄縢又荡然,追咎亦何益。 惰偷当自戒,鼠辈安足磔。 |
| 卷轴年深碎破时,我能补苴以完之。 惊逢大桁重华典,喜见由庚束皙诗。 王会周篇汲郡冢,儒生秦颂泰山碑。 装潢作手今无敌,消得朝天驲骑驰。 |
| 才力轩轩动汉庭,清时指日致功名。 一同在昔歌遗爱,两郡于今有治声。 使节暂分秦望重,郎星初近太微明。 死生契阔空泉壤,赙典殊恩世亦荣。 |
| 问讯东海秦钓客,尔来闻已霸风骚。 缗明饵香我知愧,愧尔一钩连六鳌。 |
| 家住千峰落照边。 移家三泖白鸥前。 东邻旧日秦侯隐,西路新巢衔叟还。 当日钓游频入梦,何事婚嫁送归田。 会须共跨青溪鹤,点易寒窗伴老仙。 |
| 采莲时候慵歌舞。 永日闲从花里度。 暗随苹末晓风来,直待柳梢斜月去。 停桡共说江头路。 临水楼台苏小住。 细思巫峡梦回时,不减秦源肠断处。 |
| 周汉历历上下秦,侯王将相史叠陈。 辱斯荣斯仁不仁,桃源鹿门商山人。 南磵远孙涧之滨,所以三人入呻吟。 桃源本是耕稼民,鹿门商山抱经纶。 一世虽屈九原伸,所以绝笔于获麟。 我之拟赋非厥伦,感公语我泪沾巾。 |
| 清圣浊贤莫区分,一入愁肠功等伦。 石炉三日不举火,麴车过门齿生津。 松窗草玄亦已勤,好事勿谓秦无人。 呼儿但涤牛头爵,正恐壶榼来缤纷。 冻消讲舌流冰澌,寒破笑颊生红云。 爱酒未减子猷竹,岂可一无此君。 谪居无田种秫米,忘怀有诗上囊纸。 邻醅不隔一航水,却隔醉乡三万里。 |
| 东周尊夹辅,西汉重行春。 风化本从召,河山来自秦。 选良出旧诏,出守必名臣。 导从驰千骑,朱丹照两轮。 宴杯深畏卯,湖水净连申。 重见甘棠咏,争传乐府新。 |
| 枫叶浓於染。 秋正老、江上征衫寒浅。 又是秦鸿过,霁烟外,写出离愁几点。 年来岁去,朝生暮落,人似吴潮展转。 怕听阳关曲,奈短笛唤起,天涯清远。 双屐行春,扁舟啸晚。 忆昔鸥湖莺苑。 鹤帐梅花屋,霜月後、记把山扉牢掩。 惆怅明朝何处,故人相望,但碧云半敛。 定苏堤、重来时候,芳草如翦。 |
| 一办瞻祠像,形癯道自腴。 衣冠千载事,功力廿篇书。 老竹秦四皓,寒梅汉二疏。 纷纷麟阁画,章服里猴狙。 |
| 於越茫茫羁旅久,函秦落落笑谈中。 曲江烟月新春梦,寒食人家故国风。 此际一樽曾邂逅,他时相见更从容。 丈人笔力知强健,何事书来不吐虹。 |
| 生平示始识东州,不谓招邀得漫游。 南镇门前秦望晓,西兴浦口浙江秋。 风搏怒气潮初落,山涌青冥雨乍收。 岂为登临重回首,使星只在五云头。 |
| 江乡长夏亢阳骄,太息秋原稻穗焦。 暑气暮收秦地火,雨声秋响浙江潮。 夜斋凉送檐间滴,晓枕清闻竹上飘。 椒醑礼神惭德薄,圣朝当宁四时调。 |
| 诗人说尽山中佳,一原春色秦人家。 松自宫商竹自羽,空明楼观溪明霞。 微言到耳万世事,香气熏人百种花。 同栏立尽听吾语,蟹眼汤成催客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