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熟视天机日日新,无边物色尽横陈。 人教巧手工摹写,粉墨何能便逼真。 |
| 万点青山一曲溪,门阑疑是辟尘犀。 笔端更有诗中画,细细冥搜为品题。 |
| 团蒲曲几自支颐,领略江山入座隅。 若使右丞知此画,定当阁笔辋川图。 |
| 玉轴锦囊无此景,何年天巧出丹青。 艮斋收得供诗眼,胜看鸾台十二屏。 |
| 药苗不满笥,又更上危颠。 回指归去睡,相将入翠因。 |
| 玉笥山前萧子云,手携白璧翫青春。 碧坛夜夜松风起,八十二人朝玉宸。 |
| 放翁年来不肉食,盘箸未免犹豪奢。 松桂软炊玉粒饭,醯酱自调银色茄。 时招林下二三子,气压城中千百家。 缓步横摩五经笥,风炉更试茶山茶。 |
| 为爱君诗清入骨,每常吟便学推敲。 明知箧笥篇篇有,百度逢来百度抄。 |
| 玉笥凌空后,玄都诏吏仙。 荒坛深覆草,峭壁响流泉。 石洞随龙蛰,金丹许鹤传。 夜深捣药鸟,啼破翠微烟。 |
| 玉笥山前大白峰,望仙桥下水溶溶。 前溪流水後溪月,五步白云三步松。 半夜佩环朝上阙,插天楼阁度疏钟。 梦余彷佛钧天奏,如在蓬莱第几重。 |
| 渔辄获,元几戕。 不足烦三顾,毋宁且。 刳鑽供卜筮,巾笥沐恩光。 何似泥中伏,朝朝出太阳。 |
| 邱壑岂遗物,市朝宁污尘。 士当明大节,天下弃斯民。 玉笥游仙梦,浮云阅世身。 襄阳独耆旧,他国顾无人。 |
| 十载忧近发半华,东山有意净胡沙。 公车战策三千牍,腹笥兵书五十家。 好佩青萍光夺月,莫惊赤羽气成霞。 嗟予本亦轻生者,欲渡黄海掷马挝。 |
| 昨者题舆政未成,邻封骑竹已欢迎。 翱翔忽看天边举,天去从教境上争。 玉笥江山应改色,青原风月未忘情。 两邦父老休啼哭,总在甘棠荫里行。 |
| 昔日寻师到海涯,手中常袖一青蛇。 随身风月长为伴,到处溪山总是家。 玉笥岩前曾结草,金华洞里独餐霞。 有人问我长生事,默默无言指落花。 |
| 匣有青萍笥有书,西风只影渡江湖。 剩收岳麓春前景,写入新诗胜画图。 |
| 奇峰如繖见遥青,玉笥山头地有灵。 三径荒凉丞相隐,一篇清绝放夫铭。 孤标竦处天门近,直影圆时日御停。 谁蹑严梯访遗迹,远孙高谢在鸿冥。 |
| 陶陶兀兀。 醉乡路远归不得。 心情那似当年日。 割爱金荷,一碗淡莫托。 异乡薪桂炊苍玉。 摩挲经笥须知足。 明年细麦能黄熟。 不管轻霜,点尽鬓边绿。 |
| 未答前书每有惭,忽收近讯自开缄。 缴回玉笥山人号,换得金门羽客衔。 石鼎联诗尘满砚,竹宫应制草盈函。 可怜予与君俱错,投老方思卸戏衫。 |
| 沙场诸子弟,少小尽晞颜。 迎我五经笥,归来七岛山。 朝游松子洞,暮宿惠人湾。 讲罢西风里,扁舟早送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