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像设彼何时,高僧白衲衣。 水寒吞日气,树老惯霜威。 幡影捎天近,钟声落谷微。 可怜成道易,无事即无机。 |
| 山景寂已晦,野寺变苍苍。 夕风吹高殿,露叶散林光。 清钟始戒夜,幽禽尚归翔。 谁复掩扉卧,不咏南轩凉。 |
| 去县二十里,路平时正春。 四山唯有石,一寺更无尘。 融结疑天意,经劳忆古人。 但知安乐处,何必是金身。 |
| 宝地乘峰出,香台接汉高。 稍觉真途近,方知人事劳。 |
| 惯游山水住南州,行尽天台及虎丘。 惟有上强精舍寺,最堪游处未曾游。 |
| 寒扉斜向竹间推,此日重来是几回。 行遍空林僧不见,慰人怜有一株梅。 |
| 胜景不易遇,入门神顿清。 房房占山色,处处分泉声。 诗思竹间得,道心松下生。 何时来此地,摆落世间情。 |
| 山水寻吴越,搜奇事转新。 松风知近寺,樯燕语留人。 雨过闲田地,云饶落日春。 登临独无语,泉石自相亲。 |
| 夏衣始轻体,游步爱僧居。 果园新雨后,香台照日初。 绿阴生昼静,孤花表春馀。 符竹方为累,形迹一来疏。 |
| 万木罗青盖,双峰敞翠屏。 风埃愁客路,钟鼓喜禅扃。 下马穿蒙密,随僧入杳冥。 俗襟如见濯,试为泻铜瓶。 |
| 静林溪路远,萧帝有遗踪。 水击罗浮磬,山鸣于阗钟。 灯传三世火,树老万株松。 无数烟霞色,空闻昔卧龙。 |
| 坞木殿前空,山河泽国同。 鸟闲沙影上,泉落树阴中。 缆舸蒲花水,萦幡柳絮风。 翛然方寸地,何事更悲蓬。 |
| 西山乘兴宿,静称寂寥心。 一径杉松老,三更雨雪深。 草堂僧语息,云阁磬声沈。 未遂长栖此,双峰晓街寻。 |
| 十里长松一幅巾,温汤净濯满衣尘。 石门隔断世间事,仙窟能容鹤上人。 已主谢公为北道,更依华子作西邻。 红泉可酒兼宜茗,便合躬耕老此身。 |
| 偶贪禅宇静,补被到深要。 夜榻僧同话,寒檐客自吟。 窗明疑积雪,树黑泽常阴。 犹恨匆匆出,丁宁约重寻。 |
| 酷爱山兼水,山重水又回。 树围平野合,花逼艳阳开。 习习和风至,冥冥细雨来。 将行谁请住,留步小庭隈。 |
| 禅房静掩扃,长日勘传灯。 身健高飞鹤,心空入定僧。 炭烟生湿瘿,檐水滴晴冰。 从此无依恋,相随只瘦藤。 |
| 迥碛沙衔日,荒溪众树分。 行人随旅雁,寻寺入幽云。 远岫林间见,啼莺梦裹闻。 湖山虽不语,心绪已纷纷。 |
| 朝随秋云阴,乃至青松林。 花阁空中远,方池岩下深。 竹风乱天语,溪响成龙吟。 试问真君子,游山非世心。 |
| 禅房无外物,清话此宵同。 林彩水烟里,涧声山月中。 橡霜诸壑霁,杉火一炉空。 拥褐寒更彻,心知觉路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