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我见世间人,个个争意气。 一朝忽然死,只得一片地。 阔四尺,长丈二。 汝若会出来争意气,我与汝立碑记。 家有寒山诗,胜汝看经卷。 书放屏风上,时时看一遍。 . |
| 生栖云际巘,没葬寺傍村。 破案残经卷,新坟出树根。 松悲隔溪路,月照旧山门。 自昔多诗句,而今几许存。 |
| 开池曾记虞翻苑,列树今存建德门。 无客不观丞相砚,有人曾悟祖师幡。 旧煎诃子泉犹冽,新种菩提叶又繁。 无奈益州经卷好,千丝丝缕未消痕。 |
| 功名须向壮年收,顾我摧颓已白头。 节晚独存松柏劲,岁寒还见雪霜浮。 老将耄及从人笑,醉欲眠时遣客休。 眼力尚能观细字,诗筒经卷且优游。 |
| 南行登岭首,与俗洗烦埃。 磬罢孤舟发,禅移积瘴开。 中餐湘鸟下,朝讲海人来。 莫便将经卷,炎方去不回。 |
| 一叶井梧落,微凉生瘦藤。 老兼秋共至,衰与病相仍。 砌近蟲号枕,檐疏雨翳灯。 熏炉对经卷,清似住山僧。 |
| 先生老矣,饱阅人间世。 磨衲簪缨等游戏。 趁馀生强健,好赋归欤,收拾个、经卷药炉活计。 辟寒金翦碎,漉蚁浮香,恰近重阳好天气。 有荆钗举案,彩服儿嬉,随分地,且贵人生适意。 也不愿、堆金数中书,愿岁岁今朝,对花沈醉。 |
| 毗卢大经卷,尘识久埋藏。 上人笔端力,掇出放毫光。 笑他自城游历,自倒自起自忙。 江天月晓,梦破斜阳。 一印印定,无法商量。 |
| 故里犹牵梦,他乡且定居。 老於经卷熟,病与酒杯疏。 耕稼少丰岁,交朋多素书。 飘零常自笑,潦倒更如谁。 |
| 皮苍老松,色暗焦桐。 微尘尘破,一印印空。 大千经卷钟出碍,三世佛口谷吞风。 六门了用,双眉有功。 |
| 百岁韶华如电。 空回首、又来一遍。 贩骨轮回,千生万死,只管改头换面。 要得免、捉住清风,把虚空、打破一片。 不诵南华经卷。 也不要、葛藤相伴。 截断中流,剔开心眼。 射透玉楼金殿。 莫回转。 一志无移,看 |
| 一生受用燕营窠,百岁光阴马驻坡。 晚境喜无干己事,故人远寄歇心歌。 君开经卷尘缘了,我辟山林诗料多。 得句却愁成绮语,何如一意向禅那。 |
| 瑞气氤氲人绛纱。 水沉香荐碧流霞。 疏梅欲破风前蕊,冷菊犹开霜后花。 销粉黛,减铅华。 药炉经卷好生涯。 络滨侍从他年贵,便是蟠桃王母家。 |
| 碧瓦云楸映半塘,静从秋色到修篁。 聊存心力于经卷,不负闲身住草堂。 微雨暗飘毫素润,轻风徐动墨池香。 书成却恨无人识,故向真空密处藏。 |
| 若子能来过我门,端知良遂志弥敦。 微尘破处得经卷,万象纷时空眼根。 与世支离谁恶意,怪人棱瘦自秋痕。 归兴定到家林稳,山月流明洗夜昏。 |
| 来从金地过银地,智者修禅古道场。 叠嶂倚空围日月,穹耸松壑饱风霜。 碑文多是唐人刻,经卷犹阴炀帝藏。 偶值故交初入院,一镫留宿水声房。 |
| 名场阅历莽无涯,心史纵横自一家。 秋气不惊堂内燕,夕阳还恋路旁鸦。 东邻嫠老难为妾,古木根深不似花。 何日冥鸿踪迹遂,美人经卷葬年华。 |
| 晋公宾佐选,英毅冠朝端。 三日拂冠剑,一时增羽翰。 世家存器质,国论伫图难。 从此抛经卷,青毡拜近官。 |
| 春色三分,壶觞为、生朝自劝。 清梦断、岁华良是,此身流转。 花底少逢如意酒,人生几日春风面。 算古来、谁似五噫君,情高远。 但无事,身强健。 老生涯、分付药炉经卷。 闻道恒阳松雪好,游山服要新针线。 但莫遣、雅志困黄尘,违人愿。 |
| 慧眼舒光无不见。 尘中一一藏经卷。 闻说大千摊已遍。 门方便。 法轮尽向毫端转。 月挂烛笼知再见。 西方可履休回盼。 要与老岑同掣电。 酬所愿。 欣逢十二观音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