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叔父朱门贵,郎君玉树高。 山居精典籍,文雅涉风骚。 江汉终吾老,云林得尔曹。 哀弦绕白雪,未与俗人操。 野屋流寒水,山篱带薄云。 静应连虎穴,喧已去人群。 笔架沾窗雨,书签映隙曛。 萧萧千里足,个个五花文。 |
| 渭水自萦秦塞曲,黄山旧绕汉宫斜。 銮舆迥出千门柳,阁道回看上苑花。 云里帝城双凤阙,雨中春树万人家。 为乘阳气行时令,不是宸游重物华。 |
| ...br>惆怅空教梦见,懊恼多成酒悲。 红袖不干谁会,揉损联娟澹眉。 此间青草更远,不唯空绕汀洲。 那里朝日才出,还应先照西楼。 忆泪因成恨泪,梦游常续心游。 桃源洞口来否,绛节霓旌久留。 |
| ...。 花笼微月竹笼烟,百尺丝绳拂地悬。 忆得双文人静后,潜教桃叶送秋千。 寒轻夜浅绕回廊,不辨花丛暗辨香。 忆得双文胧月下,小楼前后捉迷藏。 山榴似火叶相兼,亚拂砖阶半拂檐。 忆得双文独披掩,满头花草倚新帘。 春冰消尽碧波湖,漾影残霞似有无。 忆得双文衫子薄,钿头云映褪红酥。 |
| 两鬓垂丝发半霜,石城孤梦绕襄阳。 鸳鸿幕里莲披槛,虎豹营中柳拂墙。 画舸欲行春水急,翠帘初卷暮山长。 岘亭风起花千片,流入南湖尽日香。 |
| 一身绕千山,远作行路人。 未遂东吴归,暂出西京尘。 仲宣荆州客,今余竟陵宾。 往迹虽不同,托意皆有因。 商岭莓苔滑,石坂上下频。 江汉沙泥洁,永日光景新。 独泪起残夜,孤吟望初晨。 驱驰竟何事,章句依深仁。 |
| ...白亦磷缁。 客有自嵩颍,重征栖隐期。 丹诀学仙晚,白云归谷迟。 君恩不可报,霜露绕南枝。 |
| 寻常西望故园时,几处魂随落照飞。 客路旧萦秦甸出,乡程今绕汉阳归。 已过巫峡沈青霭,忽认峨嵋在翠微。 从此倚门休望断,交亲喜换老莱衣。 |
| ...指蚕吐丝,当窗袅袅声高机。 织成一尺无一两,供进天子五月衣。 水精夏殿开凉户,冰山绕座犹难御。 衣亲玉体又何如,杳然独对秋风曙。 镜湖女儿嫁鲛人,鲛绡逼肖也不分。 吴中角簟泛清水,摇曳胜被三素云。 自兹贡荐无人惜,那敢更争龙手迹。 蛮女将来海市头,卖与岭南贫估客。 |
| 昔年吟醉绕江蓠,爱把渔竿伴鹭鹚。 闻说小毫能纵逸,敢凭轻素写幽奇。 涓涓浪溅残菱蔓,戛戛风搜折苇枝。 得向晓窗闲挂玩,雪蓑烟艇恨无遗。 |
| 春景娇春台,新露泣新梅。 春叶参差吐,新花重叠开。 花影飞莺去,歌声度鸟来。 倩看飘飖雪,何如舞袖回。 逶迤度香阁,顾步出兰闺。 欲绕鸳鸯殿,先过桃李蹊。 风带舒还卷,簪花举复低。 欲问今宵乐,但听歌声齐。 夜久星沉没,更深月影斜。 裙轻才动珮,鬟薄不胜花。 细风吹宝袂,轻露湿红纱。 相看乐未已,兰灯照九华。 |
| 天高风袅袅,乡思绕关河。 寥落归山梦,殷勤采蕨歌。 病添心寂寞,愁人鬓蹉跎。 晚树蝉鸣少,秋阶日上多。 长闲羡云鹤,久别愧烟萝。 其奈丹墀上,君恩未报何? 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 ”赐酒盈杯谁共持? 宫花满把独相思。 相思只傍花边立,尽日吟君咏菊诗。 |
| ...贞几度冤。 兴亡山兀兀,今古水浑浑。 露滴蜂偷蕊,莺啼日到轩。 酒肠堆曲糵,诗思绕乾坤。 愁梦全无蝶,离忧每愧萱。 形骸劳大块,玉石任炎昆。 出处宁由己,升沈未足言。 且应中圣乐,坐起任昏昏。 |
| 明月长在目,明月长在心。 在心复在目,何得稀去寻。 试望明月人,孟夏树蔽岑。 想彼叹此怀,乐喧忘幽林。 乡本北岳外,悔恨东夷深。 愿缩地脉还,岂待天恩临。 非不渴隐秀,却嫌他事侵。 或云岳楼钟,来绕草堂吟。 当从令尹后,再往步柏林。 |
| 家临清溪水,溪水绕盘石。 绿萝四面垂,褭褭百馀尺。 风泉度丝管,苔藓铺茵席。 传闻颍阳人,霞外漱灵液。 忽枉岩中翰,吟望朝复夕。 何当遂远游,物色候逋客。 |
| 泥泥露凝叶,骚骚风入林。 以兹皓月圆,不厌良夜深。 列坐屏轻箑,放怀弦素琴。 儿女各冠笄,孙孩绕衣襟。 乃知大隐趣,宛若沧洲心。 方结偕老期,岂惮华发侵。 笑语向兰室,风流传玉音。 愧君袖中字,价重双南金。 |
| 天末去程孤,沿淮复向吴。 乱离何处甚,安稳到家无。 树尽云垂野,樯稀月满湖。 伤心绕村落,应少旧耕夫。 |
| 凤楼高映绿阴阴,凝碧多含雨露深。 莫谓一枝柔软力,几曾牵破别离心。 馆娃宫畔响廊前,依托吴王养翠烟。 剑去国亡台榭毁,却随红树噪秋蝉。 浓低似中陶潜酒,软极如伤宋玉风。 多谢将军绕营种,翠中闲卓战旗红。 高僧爱惜遮江寺,游子伤残露野桥。 争似着行垂上苑,碧桃红杏对摇摇。 |
| 旬休屏戎事,凉雨北窗眠。 江城一夜雨,万里绕山川。 草木散幽气,池塘鸣早蝉。 妍芳落春后,旅思生秋前。 红槿粲庭艳,绿蒲繁渚烟。 行歌独谣酌,坐发朱丝弦。 哀玉不可扣,华烛徒湛然。 闻君乐林卧,郡阁旷周旋。 酬对龙象侣,灌注清泠泉。 如何无碍智,犹苦病缠牵。 |
| 鳏茕心所念,简牍手自操。 何言符竹贵,未免州县劳。 赖是馀杭郡,台榭绕官曹。 凌晨亲政事,向晚恣游遨。 山冷微有雪,波平未生涛。 水心如镜面,千里无纤毫。 直下江最阔,近东楼更高。 烦襟与滞念,一望皆遁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