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夹尘埃外,川行翰墨间。 忽忽未白首,去去忽青山。 琴在弦安用,人亡鹤不还。 竹林有前约,欲语泪先潸。 |
研滴须琉璃,镇纸须金虎。 格笔须白玉,研磨须墨古。 越竹滑如苔,更须加万杵。 自封翰墨卿,一书当千户。 |
睡味甜如蜜,人情冷似浆。 流年垂及耄,客子固多伤。 兴发鸡豚社,心阑翰墨场。 吾儿姑力穑,莫羡笏堆床。 |
公心如铁,万仞壁立。 声名百年,翰墨十袭。 绝景独睨,奔尘莫及。 曰谁为之,目不妄入。 |
一色挼蓝染碧流,翚飞恰对白苹洲。 风清六月非朱夏,气爽三时似素秋。 自笑品题无翰墨,也知领略欠觥筹。 凫鸥定怪霜髯叟,难洗胸中万古愁。 |
公以好古兼博识,固宜著声于翰墨。 予观此帖,实在京师之定力,是时盖初扫元佑之迹。 |
王孙遗迹在桐乡,留意当年翰墨香。 回首西风多感慨,不辞援笔赋嵇康。 |
异时轻士老才良,况复程能翰墨场。 酒里浮沉真得计,生涯落魄定何亡。 德尊故社江山永,文付诸孙虎豹章。 环堵如今空五柳,萧然风物似紫桑。 |
问讯永州倪户曹,别来岁月已滔滔。 贤居幕府定余暇,舟过浯溪今几遭。 颂出次山微自显,诗成太史贬无褒。 因来打寄山中本,并以张秦翰墨豪。 |
天佑熙朝世产贤,承平旧业至今传。 莱公少避中元日,潞国同生丙午年。 翰墨独传千古秘,声名崛在二公先。 功成野服平园去,要伴灵龟巢碧莲。 |
峨峨神岳吐灵襟,弱冠飞英翰墨林。 楚国未登和氏璧,晋人惟重孔家金。 文高千丈云霞彩,赋敌三都鼓吹音。 圣代已招岩穴士,传生他日定为霖。 |
倚楼长笛两三声,云淡风轻弄晓晴。 翰墨林中新体制,江湖社里旧宗盟。 不堪翁牖闻蝉噪,独喜梧冈听风鸣。 安得坡仙同把酒,山间玉糁可分羹。 |
回首清明远矣哉,和风还挟禊辰来。 丽人空忆行歌乐,曲水难追翰墨才。 鬓发飘萧吾自祓,形骸放荡孰相开。 早知胜集荷塘上,何不飞觞看耻罍。 |
小验文场粗慰心,读书从此更谆谆。 要令大敌尤能勇,须索新功又过人。 得力无过亲翰墨,致身端可上星辰。 秋风春浪鳌头好,拭目吾宗尽国珍。 |
久矣怀归曷月哉,冠缨吾欲濯吾埃。 天寒病马尚远放,日夕罢牛宜下来。 名家翰墨书还蠹,盖世功名骨已苔。 孰与东篱访黄菊,柴门终不为人开。 |
回头三十二年非,木落霜空水见涯。 万事自怜多誉早,半生犹幸一官迟。 好将翰墨付侪辈,去与渔樵相尔谁。 还有故人招隐否,寄声橘柚欲黄时。 |
南朝文士数徐陵,骑省流风篆法存。 翰墨了知无异道,丹青今复见诸孙。 规模要自胸中具,绳尺嫌于笔下论。 太息艺成头已白,谁能持使献金门。 |
翰墨场中对抗旌,黄陈一笔万钧轻。 武安屋瓦秋鼙震,湘水波光夜月晴。 沮洳求鱼真自笑,渚涯向若倍驰情。 吾生恨落任公后,不见投纶掣海鲸。 |
遗文脍炙在吾乡,赋罢谁能少荐扬。 声迹有妻先蝶梦,行藏无子付洴方。 云萝烟蔓新泉宅,秋月春花旧野堂。 交倡丝笺真翰墨,几人知为宝巾箱。 |
妙年笔势已飞扬,便合收功翰墨场。 黄甲未容登上第,青衫聊用慰高堂。 一同簿领棠犹在,三迳归来菊未荒。 下榻忍思畴昔事,送车空忆水云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