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旧日都城饫子鱼,一鳞今不到茅庐。 果然额上通三印,尽去侯门代鲤书。 |
| 灭虏区区计本疏,水边乔木拥茅庐。 九原定发韩公笑,至老依然一束书。 |
| 没晓园林玉万株,最宜梅竹与茅庐。 高人想见诗肩耸,乘兴还能访戴无。 |
| 青青弱草阴,犹能荫寒鱼。 况乃葱蒨色,百尺映扶疏。 月烟含清旷,水气相吹嘘。 忽思大明宫,垂杨拂丹渠。 岂无苍翠色,飘颻映茅庐。 日暮生幽寒,寂寞意何如。 |
| 丹旐国西门,茅庐济水深。 官清贫似旧,名重殁犹存。 台阁传遗懿,交游拭泪痕。 君恩不改故,延赏遍诸孙。 |
| 施兄今七十,近郭隐茅庐。 懒问齐民术,喜看庄叟书。 竹间鸣涧水,原际见村墟。 识尽穷通理,超然乐有余。 |
| 已哉胡夫人,其寿七十余。 其子哀母死,一夕髭皓如。 髭白发亦白,长号守茅庐。 扶棺埋吴云,来会倾市墟。 谁复向寒月,卧冰求鲤鱼。 |
| 夏木绕茅庐,棋酒资清宴。 密叶绿藏枝,空闻黄鸟啭。 |
| 浮世何尝有定居,惬情便可著茅庐。 久知名利为韁锁,爱此溪山似画图。 种菊疎篱慕陶令,栽梅浅水学林逋。 只须此地延风月,休问君王乞鉴湖。 |
| 白云堆里缚茅庐,活计无多乐有余。 午灶旋添烧药火,夜檠频勘养生书。 门无过客常笼鹤,园凿新池学钓鱼。 身远利名心似水,梦闲时复到华胥。 |
| 中书两入寇尚书,出镇雄藩半载余。 棠树阴中无讼听,闲骑宝马到茅庐。 |
| 幸自青山肯见分,一蓑何不竟眠云。 鱼肥西寒尽堪钓,鹤怨北山谁勒文。 自脱唐衫寻辇路,只将周易对炉薰。 追奔蛮触非吾事,终欲茅庐老聘君。 |
| 数声鸡犬自相闻,借得茅庐住水濆。 梅欲黄时常是雨,稻才青处便如云。 忧时每欢朝廷远,学稼方知畎亩勤。 若使徵书到岩谷,北山又恐动移文。 |
| 嗟哉蠹书鱼,生死文字中。 向来阿房赋,谁奏明光宫。 长江一帆雨,半世双鬓蓬。 酒边得吾子,擘蟹谈秋风。 江南有茅庐,册色相迎逢。 |
| 穷阎车马散,默坐吊孤影。 烟生竹町深,月出茅庐静。 道存轻外物,心寂丧前境。 即此之吾生,安知慕箕颍。 |
| 一湾新绿护茅庐,草细泥忪已可锄。 野老但知分社酒,地官宁复进农书。 莺花眼界人烟外,蚕麦生涯谷雨余。 我爱赋归陶令尹,柳边时见小蓝舆。 |
| 旧事恍如前后身,龙门四纪更情亲。 茅庐惊叹见斯客,天马超腾感似人。 三迳草荒残岁雨,一枝梅作渡江春。 莫言胡赵方成别,才隔云涛莫问津。 |
| 穷阎父子自相依,寂寂茅庐映竹扉。 瓜蔓水生初抹岸,楝花寒动却添衣。 吾玄自笑岂尚白,汝瘦元知能胜肥。 苦学勿为干禄计,宦途虽乐不如归。 |
| 莫笑茅庐迮,何曾厌日长。 饭余餐酪滑,浴罢葛巾凉。 落日桐阴转,微风栀子香。 贫家犹裹粽,随事答年光。 |
| 小结茅庐寄一椽,夜灯聊与客周旋。 问知急雨来何处,题作蓬斋亦偶然。 政欲撩君江上句,莫嫌惊我醉中眠。 老翁辜负渔竿久,何日烟蓑止钓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