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鹤色纱蒙乌府寄,裁衣不称著林中。 水亭君有亲题处,留待他时染碧笼。 |
| 深墨画竹竹明白,淡墨画竹竹带烟。 高堂忽尔开数幅,半隐半见如自然。 |
| 抗志青霞上,高情复见今。 五言冠诗眼,三叠玩琴心。 世业含香地,传衣翰墨林。 朝端方籲俊,正始有遗音。 |
| 窦岭吟招隐,新诗满集贤。 白衫春絮暖,红纸夏云鲜。 琴缠江丝细,棋分海石圆。 因知醉公子,虚写世人传。 |
| 仲氏既不能定其名,经行又不能指其地。 睹奇逸于笔势,想溪山于诗意,瞭然景物之皆备,又何必吾身之亲至也。 |
| 老鹤传遗韵,君诗尽可观。 江湖为客易,父子得名难。 草色烟城暗,蛩声秋寺寒。 自言乡仆至,束檐又长安。 |
| 谏诤严凝地,论思咫尺天。 直弦宜问俗,曲突却临边。 儒道终期用,皇威可得宣。 视仪虽两地,难到玉阶前。 |
| 画以有声著,诗以无声名。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,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。 |
| 客本何为者,逢公幕府开。 兵间虽有志,度外本非才。 流不音何在,高风首屡回。 只今岩石望,宁忍泰山颓。 |
| 孤云独鹤共悠悠,万卷经书一叶舟,楚地巢城民舍少,烟村社树鹭湖秋。 蒿莱织妾晨炊黍,隅落耕童夕放牛。 年少不应辞苦节,诸生若遇亦封侯。 |
| 六国文武浩如云,花簇头冠样样新。 惟有至尊浑不戴,尽将春色赐群臣。 |
| 姑苏城外柳初凋,同上江楼更寂寥。 绕壁旧诗尘漠漠,对窗寒竹雨潇潇。 怜君别路随秋雁,尽我离觞任晚潮。 从此草玄应有处,白云青嶂一相招。 |
| 万数簪花满御街,圣人先自景灵回。 不知后面花多少,但见红云冉冉来。 |
| 天下江山第一州,可能无地着诗流。 黄金不爱买官职,白发犹堪上酒楼。 懊恨牡丹遭雨厄,叮咛芍药为春留。 狂吟有禁风骚歇,语燕啼莺代唱酬。 |
| 朋友之宿草未黄,眷眷于旧藏。 画史之抵訾未忘,齗齗乎弗偿。 鸠抱枋而下垂,鹤唳天而高翔。 谁能游九垓以问太虚,其必有以别二子之短长也。 |
| 缨绝钿遗漏欲分,留髡送客意何勤。 酒阑明月生琼树,坐久流萤点绣裙。 子夜歌来犹是夏,巫山梦去总为云。 羞将锦字传哀怨,清磬长依贝叶文。 |
| 野禽未觉巢枝仄,稚子先忧径竹摧。 半夜忽明非月午,前庭旋释被春催。 碎花若入樽中去,清气应归笔底来。 深拥红炉听仙乐,忍教愁坐画寒灰。 |
| 荒隅时未通,副相下临戎。 授律星芒动,分兵月晕空。 犀皮拥青橐,象齿饰雕弓。 决胜三河勇,长驱六郡雄。 登山窥代北,屈指计辽东。 伫见燕然上,抽毫颂武功。 |
| 百人无一直,百直无一遇。 借问遇者谁,正人行得路。 中丞薛存诚,守直心甚固。 皇明烛如日,再使秉王度。 奸豪与佞巧,非不憎且惧。 直道渐光明,邪谋难盖覆。 每因匪躬节,知有匡时具。 张为坠网纲,倚作颓檐柱。 悠哉上天意,报施纷回互。 自古已冥茫,从今尤不谕。 岂与小人意,昏然同好恶。 不然君子人,何反如朝露。 ... |
| 亚相独推贤,乘轺向远边。 一心倾汉日,万里望胡天。 忠信皇恩重,要荒圣德传。 戎人方屈膝,塞月复婵娟。 别思流莺晚,归朝候雁先。 当书外垣传,回奏赤墀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