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修藏日,干戈澒洞秋。 诗文工雾縠,论议壮春流。 潋水昔三子,庐陵旧一欧。 自怜生已晚,不获与同游。 |
| 剩栽花木市低墙,满刻诗文榜画堂。 郁李齐开枝尚弱,牡丹垂谢蕊犹香。 书生野趣人间少,游子佳时客里忙。 准拟灯前儿女问,得君全不负春光。 |
| 山云向晚留,山雨凌晓濯。 花明红欲坠,松净翠可握。 未觉人意宽,独喜乌声乐。 平生麋鹿性,避地谐丘壑。 复接翁季友,诗文賸酬酢。 萝门邃宜步,窪樽深可酌。 不闻杖屦过,无乃厌硗确。 愿承名理谈,煮茗破昏濁。 |
| 初寮文律冠中京,晚岁深严三折肱。 清处月中仍聚雪,高时风里政抟鹏。 家声不坠推王粲,句法能传有杜陵。 剩作诗文追汉魏,非公谁不阏溪藤。 |
| 真复多多穷传记,端能亹亹著诗文。 名场早捷千军阵,胪陛应符五色云。 乱后湖山今稍稍,閒中宾主几醺醺。 衰迟亦欲陪赓唱,未必当筵逮所闻。 |
| 君操笔耒启新畲,耕遍西溪万卷余。 藜杖芒鞋来得得,柳风花雨政疏疏。 是家人物孙如祖,惊代诗文我爱渠。 努力收科无早晚,不须灯下独长嘘。 |
| 笔走龙蛇,词倾河汉,妙年德艺双成。 帝庭敷奏,亲擢冠群英。 龙首其谁不取,便直饶、勋业峥嵘。 偏他甚,泼天来大,一个好声名。 忆曾。 瞻拜处,当年汝水,今日湓城。 叹白首青衫,又造宾闳。 谨贽诗文一卷,仗仙风、吹到蓬瀛。 依归地,熏香摘艳,作个老门生。 |
| 嵯峨远游冠,过我田里居。 手谈达要妙,心计有卷舒。 把握杀活机,操持开阖枢。 总总如乱兵,纷纷若奔车。 观者皆怵惕,敌人更揶揄。 一着起疲废,万口惊諠呼。 巧思自神授,智慧非常拘。 又闻风鉴精,许与且不渝。 群公赠诗文,称述良匪虚。 自昔少兼能,今挟二术俱。 奕秋与许负,世异同一躯。 惜哉惟艺名,问学当何如。 |
| 诗文虽两途,理义归乎一。 凤骚凡几变,晚唐诸子出。 本朝师古学,六经为世用。 诸公相羽翼,文章还正统。 晦翁讲道馀,高吟复超绝。 巽岩许其诗,凤凰飞处别。 |
| 吴侯奕奕天分高,历记万卷无差毫。 青云垂上忽归去,年来益收湖海豪。 志同三闾时则异,玩此芳物亭之臯。 视彼憔悴亦何苦,鼻间栩栩忘郁陶。 诗文满轴寄海峤,灵均细论无乃劳。 与君齐年况同袍,只今衡门没蓬蒿。 有芳可玩便自适,草间野卉时一遭。 蓠芷辛夷兰杜若,未暇一一追离骚。 |
| 老我甘投閒,晏然十三秋。 兹来何所似,反衣狐白裘。 京尘素为缁,梦寐思首丘。 低徊未成去,黾勉终自羞。 久闻歌楚骚,欲见知无由。 诗文惠盈轴,一诵消百忧。 便当细论文,夜雨同春蒭。 平生万事了,此去复何求。 尚贪未见书,痛洗千斛愁。 得此不翅足,携归老先畴。 |
| ...,何以辱大君子见知于未尝参觌之初,是以益自奋励,不敢怠弃以负鉴裁。 抑闻韩子苍谓作诗文必得印可,乃自不疑,是以前辈汲汲求知也。 因尽用前韵赓赋。 |
| 甫里先生穷到老,剩有诗文记林草。 杞苗菊叶果何佳,自喜春风颜色好。 现庵主人同吾张,故家文献出大梁。 相过肯对桂隐榻,握手书社倾肝肠。 顷年客处东濒海,灌畦不仰园官菜。 小窗寒绿独专名,实与天随同所家。 所爱既同人亦同,岂较早晏时遭逢。 极知趣尚寓小物,过眼斥鷃高飞鸿。 閒关馆舍人稀到。 檐前席地聊从好。 维杞与菊复移栽,撷... |
| ...鬻。 濬发夸巧心,见唾憾拙目。 渊明诗,莫若黄山谷。 或者巧斧斤,疑谓拙不足。 诗文较巧拙,议论黄胜陆。 人才亦复尔,世事可类触。 善宦司马安,四食九卿禄。 百世名不馨,史笔有余戮。 大匠公输子,绳墨万厦屋。 规矩方圆外,何必续土木。 李子寄此轩,一夜檠独。 未入岩野梦,卜。 焉知千驷马,岂慕万钟。 蠹书鱼,惄如饥亦读。 ... |
| ... 承平幕府,得一佳帖,相聚以观,又以见时清事得,虽边圉亦得惟从容于文艺也。 於虖,诗文之传,几人于兹,独于此书,有感有思。 流风之存,妙墨之遗。 |
| 吾评陶渊明,略似段干木。 诗文虽满家,不饱妻子腹。 仰瞻清风柯,俯窥白云谷。 谁能为升斗,辛苦受羁束。 |
| ...峻隈隅。 可怜蛮触战左右,始信妇姑勃空虚。 大千共此华藏海,比邱无一鍼锋居。 君诗文采炳於菟,我行稽留类贾胡。 何时妙诗对竹榻,甭夜柏子燃铜炉。 卓锥之地虽亦无,巡用更求无 |
| 退之以文鸣,余事尤长诗。 名家贾孟流,未必逾于斯。 渊明工五言,亦有归来辞。 乃知意到处,百发无一亏。 孙侯绝人才,诗文俱中规。 究其所源流,盖匪一日基。 有如审言门,遂至杜拾遗。 余波被芝兰,同功有埙篪。 嗟予晚闻道,未易等级推。 剧谈每从容,瞠若莫可追。 闲窗念从公,两脚如絷维。 探囊获新句,亦足慰所思。 |
| 离年稠似发,契义重于山。 不计命穷达,犹移书往还。 匽藩新位貌,闻燕旧辞颜。 勘破诗文处,吾其得订顽。 |
| ...与相会融。 天遣公开西帅府,会融诸峰古文中。 进衣匆遽吾民事,退食从容吾道许。 诗文平淡潮柳州,公则视之为末艺。 包笼天地孟轲篇,收管山川马迁记。 仰观俯察易象真,更勘画前精入神。 未为三公效燮理,先与万物归弥纶。 事非虞国而来事,人是羲皇以上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