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妙传乎真,转侧而神。 赤脚劫空归去路,白头借伴却来人。 无心分物我,何处著根尘。 烟柳莺华闹浩浩,太平时节大家春。 |
| 竞逐朱轓载酒行,熙熙物态与人情。 浴沂我欲寻儒服,涉洧公方厌郑声。 试问冶容遨夜市,何如赤脚馌春耕。 故山瓜圃应地恙,老去深知愧邵平。 |
| 读尽诗书不要官,饥寒欲死岂无田。 生憎俗子慵开眼,逢著诗人便绝弦。 笠泽弁小三益友,笔床茶灶一鱼船。 羡渠赤脚弄明月,蹈破五湖光底天。 |
| 鼓吹轰轰袒半肩,龙楼香喷益州船。 有时赤脚弄明月,踏破五湖波底天。 |
| 携诗来做台州雪,台州雪好无人说。 一峰玉削昆仑柱,一天冰夹蓬莱阙。 大江不动纲罟冻,众壑皆声松竹折。 村无人行太清净,树无鸟棲俱峭绝,丹天仙君谒帝回,赤脚泠泠踏寒月。 不管飞残水帝魂,从头尽笑春风拙。 绿华之女霓衣,从以主管进太阴妃。 法曲导引青鸾飞,仙人仙人胡不归。 |
| 甲子仍逢夏,连朝雨脚垂。 黑云玄甲驻,铁骑冷官驰。 映日还蒙雾,悬麻郤散丝。 颓墙通太豕,破柱出蛟螭。 野润风光秀,凉生枕席宜。 拨云开日月,噀水出虹蜺。 贫可留须睫,恩当记扊扅。 苍头行冒雨,赤脚出冲泥。 诗好声生吻,书工手著胝。 衰年得佳句,怀抱顿能移。 |
| 竹斋陋止。 坐客无毡为客喜。 壁不遮风。 八达门窗更四通。 邻家觅酒。 赤脚扶翁翁老寿。 子曰其何。 除却渠侬没事多。 |
| 开岁才几时,春社忽已及。 茫茫草色深,萧萧雨声急。 扶犁行白水,不惜芒屦湿。 村童更可怜,赤脚牛背立。 |
| 床头夜雨滴到明,村南村北春水生。 老妇携儿出门去,老翁赤脚呵牛耕。 一双不借挂木杪,半破夫须冲晓行。 耕罢洗泥枕犊鼻,卧看人间蛮触争。 |
| 送君不办沽斗酒,拨醅浮蚁知君有。 问君取酒持劝君,未知客主定何人。 府中杯棬强我富,案上苜蓿知吾真。 空厨赤脚不敢出,大堤花艳聊相亲。 爱君年少心乐易,到处逢人便成醉。 醉书大轴作歌诗,顷刻挥毫千万字。 老夫识君年最深,年来多病苦侵凌。 赋诗饮酒皆非敌,危坐看君浮太白。 |
| 未识丹青意,凭栏试解潮。 烟云朝起陆,汀渚暮生潮。 山卓数枝笔,天横一幅绡。 霞收红晕浅,溪褪绿痕消。 个裹风烟冷,于中景物饶。 飞黄凌翠阁,寒碧瞰红桥。 酒尽香凝瓮,诗成锦掣标。 朱衣扶客醉,翠袖殢人娇。 屏帐接千里,画图连九霄。 长风来水尾,斜日转山腰。 赤脚支筇稳,苍头控马骄。 老臣今已矣,儿女总金貂。 |
| 我憎孟郊诗,复作孟郊语。 饥肠自鸣唤,空壁转饥鼠。 诗从肺腑出,出辄愁肺腑。 有如黄河鱼,出膏以自煮。 尚爱铜斗歌,鄙俚颇近古。 桃弓射鸭罢,独速短蓑舞。 不忧踏船翻,踏浪不踏土。 吴姬霜雪白,赤脚浣白紵。 嫁与踏浪儿,不识离别苦。 歌君江湖曲,感我长羁旅。 |
| 跌荡情怀每事同,十年曹社醉春风。 弹弓园圃阴森下,棋子厅堂寂静中。 赤脚我犹无一婢,黑头君合作三公。 江湖今日还劳结,目送归飞点点鸿。 |
| 杜门十日疾,因得观妄身。 勿云千金躯,今视如埃尘。 平生老赤脚,每见生怒嗔。 挥汗煮我药,见此愧其勤。 |
| 北风于喁万窍号,落雪纷纷燖鹄毛。 好向高堂护帷幕,新醪入脸殷春桃。 居士何为嚣不顾,叩户长歌辞我去。 行行逸兴高白云,千里江山入芒屦。 问君无乃急所求,笑指南安作胜游。 南安教师初不死,一闻消息即归休。 嗟我平生污诗酒,未能赤脚走岩窦。 在家自得忘家禅,托问教师印可否。 |
| 当年有个陶渊明,不惜性命只贪酒。 骨硬不能深折腰,弃官回来空两手。 瓮中无米琴无弦,老妻娇儿赤脚走。 先生吟诗自嘲讽,笑指篱边五株柳:\\\"看他风里尽低昂,这样腰肢我无有。 \\\" |
| 赤脚蓬头,蓑衣*箬笠,随处安然。 守无角牛儿,不离左右。 同行同住,同坐同眠。 常在家山,匀调水草,拗性之时着一鞭。 牧回处,看辽天鼻孔,软索低牵。 闲来渴饮灵泉。 把短笛横吹下岭前。 喜牛儿安静,清风凉彻,放开心地,万事由天。 彼此相忘,形神俱妙,花满前村水满川。 真消息,有世人问我,起手擎拳。 |
| 远看不是,近年不像,费尽许多工夫,画出这般模样。 眉如扫箒,一张大口。 不会非言,只会吃酒。 看看白头,常常赤脚。 有色无心,有染无著。 醉眠不管江海淑,浑身蓝缕害风魔。 桃花柳叶无心峦,月白风清笑与歌。 倒骑驴子归天岭,钓月耕云自琢磨。 |
| 平明对镜良独难,子能脱屣弹指间。 戏视此身如髦蛮,冠巾摆落逃繻关。 千钧强弩一笑弯,万钱买尽江南山。 厌渠世路车轮殷,赤脚健倒苔痕斑。 参寥佛印若是班,江湖风月不汝悭。 汝狂方醒众所欢,我独见之为三叹。 辨诘孔释语可删,白云深处输君闲。 |
| 有屋可以读书,有竹可以忘忧。 采庭之菊香有余,烹园之蔬甘且柔。 贤哉二子,又复何求。 鬼不尔责,人不尔仇。 沽酒可饮,江鱼可羞。 又安用列鼎食珍,佩印封侯。 我居柯西,相隔一里,可以杖履朝往而夕游。 必未厌我乞醯与借马,但只恐勤君赤脚与露头。 不然将吾颜子箪食瓢饮屡空之乐,又欲翻董生清明玉杯繁露之春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