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劈人排孟子,通国诮匡章。 内省倘不疚,青蝇徒自忙。 |
| 通国无人敢挟书,峄山碑自篆虫鱼。 至今览者赏奇古,先汉文章已不如。 |
| 风亦何须过,林仍不厌深。 莫将春色眼,来看岁寒心。 政坐香通国,端令佩满襟。 楚人更饶舌,得免世间寻 |
| 香雾腾云滃郁蒸,九重精祷格真清。 连朝润泽非凡雨,通国欢呼荷圣情。 好句便疑从地涌,劳歌不复和车声。 鹁鸠屋角休无赖,未许寻常唤妇鸣。 |
| 匆匆春事竟如何,问讯庭前手种花。 又送行人又风雨,半为芳草半泥沙。 橘香通国今无恙,梅实於人晚理佳。 莫放此春齐去盖,夜深愁听一池蛙。 |
| 下车不识疾呼声,郡政清平教亦行。 曹相治齐宾盖老,何侯在楚厚龚生。 甘棠通国俱怀惠,遗藁因公得记名。 老受一廛无以报,先畴不腆尚堪耕。 |
| 地向东南倾,石际沧海立。 蛟鼍限波涛,鸡犬得城邑。 居然通国望,跋莫他山及。 道人独有之,置屋三四级。 几看星月烂,却听风雨急。 于今二百年,我共冥鸿集。 晤语夕阳低,对酒秋旻湿。 明朝江上舟,避雨渔翁笠。 邂逅一俛仰,此道可於邑。 |
| 星月明当户,乌鸢下傍人。 小亭长独立,通国自相亲。 置尉缘求盗,居官已丧真。 须知三尺外,敲榜亦深仁。 |
| 小队近郊初省春,杯盘绵蕝意殷勤。 叮咛通国老和少,黾勉及时耕且耘。 卖剑尔行移尔俗,买山吾退了吾文。 试于农圃相寻认,果是康州旧使君。 |
| 古人制此文楸枰,要下黑白知死生。 闲中借此消永日,未必能取人心争。 后人不识古人意,致使方寸生纵横。 烂柯人去弈秋死,通国善弈谁知名。 东南地胜人最杰,下至百技今咸精。 手谈坐决胜与负,蓝氏之子驰其声。 沈机终日静不语,一字落手四座惊。 肯堂为人百不解,僻性从来要疏快。 推倒棋枰君莫怪,不向眼前论成改。 |
| ...万字。 十篇琅琅金玉音,一唱三叹感我心。 子昂感遇不啻过,阮籍咏怀何念深。 匡章通国称不孝,夫子与游仍礼貌。 虽然前圣亦有云,善与不善分恶好。 |
| ...牵酪肖渥洼马,献宝远致崑崙奴。 岂无苹藻可羞荐,亦有黍稷堪舂揄。 臞翁伤今援古谊,通国争笑翁守株。 孔门高弟浴沂水,尧时童子谣康衢。 扬觯姑欲退观者,鸣鼓本非攻吾徒。 亦如曼倩负逸气,呵斥佞幸惊侏儒。 于时后村茅柴熟,先生滑稽腹如壶。 虽无谢郎玉帖镫,幸有幼安布裙襦。 未妨优场开口笑,亦恐药市逢方矑 |
| ...来是虎丘。 虎丘十里遥连郭,错落青山尽楼阁。 千年霸气剑池寒,一片清光水晶薄。 通国如狂歌舞来,木兰载酒笙镛作。 男女杂坐生夜光,香风舄履吹交错。 歌吹香风真可怜,三三五五各成筵。 千人坐满千人坐,千顷云浮千顷烟。 月华未冷罗衣湿,白露如珠白莲泣。 《白皦歌》终《子夜》兴,《乌栖曲》缓《乌啼》急。 姣童似玉紫英悲,艳女如花韩... |
| 通国兴仁逊,浑然太古时。 不营分表事,肯拾道傍遗。 山步多樵笛,郊行足酒旗。 马应无失塞,羊岂有亡歧。 坠李羞三咽,堆金畏四知。 如何仙圣境,着得窃桃儿。 |
| 君不见马伏波,后车薏苡珠玑多。 又不见章台秦璧非有疵,相如谬使秦人疑。 匡章不孝通国非,世无孟子知者谁。 惜君高材兼众美,完德从来速招毁。 含沙怒欲阴中之,刚引泾流污清泚。 轻云卷尽天日明,容光窍穴无潜形。 刮磨玉莹冰雪凝,楚人谩费涂丹青。 齐庭有鸟久不鸣,会须一举天衢亨。 北溟欻起风雷惊,修鳞巨鬣随波轻,不须回首顾潜鲸。 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