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高氏创高亭,亭因地得名。 半空云咫尺,百里镜分明。 襟带山围陕,咽喉地接京。 昼闲多待士,时静少论兵。 钟磬闻莲舍,枪旗见柳营。 吾庐正相望,不似在重城。 |
| 明君当宁,列辟奉觞。 云容表瑞,日影初长。 衣冠济济,钟磬洋洋。 令仪克盛,嘉会有章。 |
| 高阁清寒夜未暝,独持铅笔校中经。 灯残短檠人初静,月上虚廊户不扃。 倚盖星河檐际直,玉晨钟磬枕边听。 归来欲记通宵景,恍若曾游上帝庭。 |
| 看经堂上钟磬鸣,看经堂外水云清。 山连远渚鸟飞急,风入轻帆舟去平。 烟树不妨留夕照,尘缨正欲濯寒泓。 凭谁为我问造物,乞与少陵常眼明。 |
| 出门残月带晨鸦,飞盖相从纵五花。 风绰败芦依岸老,水分洲渚抱山斜。 橐鞬未遂书生志,钟磬聊寻衲子家。 何物最能舒望眼,晓云吹霁不成霞。 |
| 云间依约起楼台,江上遥观眼豁开。 初谓僧房有钟磬,那知人户半蒿莱。 一生梦幻本如此,过眼浮云安在哉。 独倚斜阳吊今古,乱鸦飞处一舟回。 |
| 一声钟磬有无中,楼阁山林本自空。 不向云端呈伎俩,犹来盏里现神通。 |
| 心地如今不动尘,大千境界百年身。 掩关明月上峰顶,满座清风生玉津。 雪岭松筠为节操,石楼钟磬度昏晨。 已同七老图岩壁,便是龙华会里人。 |
| 石路泉流两寺分,寻常钟磬隔山闻。 山僧半在中峰住,共占青峦与白云。 |
| 不见存斋老,风流尚竹林。 一官香火吏,五字短长吟。 快阁鸥鹭渚,仰山钟磬音。 何当同蜡屐,不用动离襟。 |
| 佛寺连野水,池幽夏景清。 繁木荫芙蕖,时有水禽鸣。 通溪岸暂断,分渚流复萦。 伴僧钟磬罢,月来池上明。 友人竟不至,东北见高城。 独游自寂寞,况此恨盈盈。 |
| 吏事日纷然,无因到佛前。 劳师相借问,知我亦通禅。 古寺杉松出,残阳钟磬连。 草庵盘石上,归此是因缘。 |
| 林峦若无路,钟磬时出谷。 凿石排僧龛,研金画佛屋。 日没上方夕,明灯满云木。 |
| 西岭更西路,云岚最窈深。 水流千涧底,树合四时阴。 幽绝无僧住,闲来有客吟。 山行三十里,钟磬忽传音。 |
| 殿阁群峰合,山根一水长。 桅楹接云树,钟磬杂风篁。 客枕愁花雨,斋鱼搅梦梁。 篮舆隔溪路,目断佛龛香。 |
| 众香天上梵仙宫,钟磬寥寥半碧空。 清景乍开松岭月,乱流长响石楼风。 山河杳映春云外,城阙参差茂树中。 欲尽出寻那可得,三千世界本无穷。 |
| 众香天上梵王宫,钟磬寥寥半碧空。 清景乍开松岭月,乱流长响石楼风。 山河杳映春云外,城阙参差晓树中。 欲尽出寻那可得,三千世界本无穷。 |
| 万山相倚碧漓岏,灵鹫一峰圣贤宅。 如来往昔经行处,林泉鸟兽皆逆向。 清净眷属千五百,无日不闻钟磬音。 阎浮提中大福田,莲花会上菩提记。 |
| 虚无结思,钟磬和音。 歌以颂德,香以达心。 礼殊祼鬯,义感昭临。 灵车至止,庆垂愔愔。 |
| 松下清风吹我襟,上方钟磬夜沈沈。 已知庐岳尘埃绝,更忆寒山雪月深。 高谢万缘消祖意,朗吟千首亦师心。 岂知名出遍诸夏,石上栖禅竹影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