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玉版禅师来应供,锦绷稚子敢分珍。 并包更藉桄榔屑,风味悬知定可人。 |
| 卧听床头压酒声,起行篱下摘新橙。 一尊久欠敲门客,风味何人似麴生? |
| 池边梅映竹边池,皎月勾添光陆离。 堪笑胡雏亦风味,从教横笛月中吹。 |
| 孝先风味也堪怜,肯为周公昼日眠。 枕麴先生犹笑汝,枉将空腹贮遗编。 |
| 春风卷春雨,春树生春烟。 作家相见不谈禅。 天寒烧榾柮,云外煮清泉。 更有一般风味在,从来附子出西川。 |
| 梅边无与谈,赖有之子至。 荒寒一点香,足以酬天地。 天地亦无心,受之自人意。 韬白任新和,风味要如此。 |
| 一个小园儿,两三亩地。 花竹随宜旋装缀。 槿篱茅舍,便有山家风味。 等闲池上饮,林间醉。 都为自家,胸中无事。 风景争来趁游戏。 称心如意。 剩活人间几岁。 洞天谁道在,尘寰外。 |
| 治出龙城守,名高水部郎。 清明人共识,风味独难忘。 骨立秦书瘦,须粘桧密香。 烹鲜师老耳,曳尾肯蒙庄。 |
| 翠环惊报,叶底梅如弹。 小摘试尝看,齿微酸、生香不断。 烟丸露颗,肥得颊儿红,还欲近,浅黄时,风雨摧残半。 何如珍重,剩着冰盘荐。 持酒劝飞仙,似江梅、累累子满。 饶将风味,成就与东君,随鼎鼐,着形盐,早趁调羹便。 |
| 泉脉十字过,石帘千里通。 汲来聊煮茗,风味故应同。 |
| 相府亭前梅六株,四围香影护琴书。 月华犹带玉堂色,风味曾分金鼎馀。 五柳门前空寂寞,三槐堂上竟萧疏。 惟渠不变凌霜操,千古风标只自如。 |
| 玉英檀蕊,细意凭君看。 青帝忒多情,费几许、春风暗剪。 晓来欹枕,不觉嫩香飘,披宿雾,启幽窗,不道开初遍。 无穷风味,乍可蜂莺占。 莫遣俗人知,怕毒眼、急须遮断。 倚墙压架,娇困卧枝头,心绪里,阿谁知,似个人撩乱。 |
| 道在皇王帝霸间,古今同是一人寰。 不愁垂白三千丈,独喜飞黄十二闲。 晚桂荐花熏鼎古,寒松堕子茗瓯斑。 山中风味无人会,赖得新诗起老顽。 |
| 十年迁客北归时,旁海相逢叹渺瀰。 枝上烟光忙蛱蝶,尊中风味夺酴醿。 老来诗思真枯井,别后心情似乱丝。 喜故将军殊矍铄,家山小筑未为迟。 |
| 粉身截玉慰渠贪,浪迹泥涂遽著篮。 坐缺江生嗟不乐,诗来东老谢分甘。 世间风味鄞江颊,传里形容太史谈。 欲报琼瑶无一可,移文空到北山南。 |
| 珠络玲珑,罗囊闲斗,酥怀暖麝相倚。 百和花须,十分风韵,半袭凤箱重绮。 茜垂四角,慵未揭、流苏春睡。 熏度红薇院落,烟销画屏沈水。 温泉降绡乍试。 露华侵、透肌兰泚。 漫省浅溪月夜,暗浮花气。 荀令如今老矣。 但未减、韩郎旧风味。 远寄相思,馀熏梦里。 |
| 倾国与倾城。 袅袅盈盈。 歌喉巧作断肠声。 看尽风光花不语,却是多情。 家近董双成。 三妙齐名。 谁教蜂蝶漫经营。 留取无双风味在,真是琼英。 |
| 梳风洗雨,兰蕙摧残後。 玉蕊檀芳做霜晓。 板桥平,溪岸小。 月下归来、乘露冷,赢得清香满抱。 一枝春在手,细嗅重看,风味人间自然少。 拟欲问东君,妙语难寻,搜索尽、池塘春草。 想不是、诗人赏幽姿,纵竹外横斜,是谁知道。 |
| 柳侯风味晚相见,衣袂颇薰荀令香。 桃李能言妙歌舞,樽前一曲断人肠。 洞庭归客有佳句,庾岭梅花如小棠。 乘兴高帆少相待,淮湖秋月要传觞。 |
| 新凉凭雨入郊墟,却置诗书困简书。 顾我尘埃随野马,今谁风味忆鲈鱼。 可能三釜从吾好,且放双眉满意舒。 賸买一尊浇礧磈,从他虢虢水鸣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