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每思乡味必流涎,一物何能到我前。 怒奋两螯眸炯炯,饱吞三印腹便便。 形模突出盐池底,风味横生海峤边。 合为莼鲈动归兴,久抛东浦钓鱼船。 |
| ...,从政於何有。 还归鸳鹭行,金印当系肘。 向来尝佐郡,山川若僚友。 南渡多北客,风味中都旧。 士夫喜公来,纷然迎马首。 其中多故知,愿问老夫否。 |
| ...。 醉眼流波入鬓时,弦慢遨郎紧弦柱。 身柔柱涩郎力微,欲倩傍人频顾主。 主何磊落风味多,就请上宾无不许。 相疏情远谁称渠,画拨当胸客当去 |
| 低窗窄榻颇怡颜,香绕衣襟丈尺间。 一笑渠渠得三寿,要令风味似商山。 |
| 苍潮漱雪尽风流,寒拥春沙了隽游。 霜髓英英矜客梦,冰丝一一做诗愁。 有骚风味秋能老,非酒生涯谁与酬。 解佩楚皋云杳渺,月明正有玉搔头。 |
| 结斋风味如和靖,况有凌风百尺台。 雪霁春新多办酒,两翁乘兴欲寻梅。 |
| 寒水落沙洲,随地营送年。 徐卿邀我行,远渡呼脚船。 荒津绝鸡犬,断篱掩人烟。 柑梨土民收,饤坐风味全。 及公出酒瓯,提篮寘我前。 甘香种子异,脆腻色泽妍。 定价随语准,质直何其坚。 淮乡习俗纯,处士亦如然。 閒历慨流离,百丑皆可怜。 抚机奈失时,彼此嗟华颠。 酒酣饫此快,哀歌地炉边。 携归备晚需,雪片蒙江天。 |
| 手自封题寄故人,聊将风味赴诗唇。 千年尚忆唐羌疏,不污华清驿骑尘。 |
| 古人重改阳城驿,吾辈欣闻石芥名。 风味可人终骨鲠,尊前真见鲁诸生。 |
| 锦园春色满西东,一笑相欢四老翁。 八秩总开三百岁,玺天风味此时同。 |
| 清绝东湖旧看诗,夜窗风味许谁知。 眼花头白今憔悴,不似向来灯下时。 |
| 芽吐金英风味长,我于僧舍得先尝。 饮时各尽卢仝量,去腻除繁有远香。 |
| ...,顾此金百炼。 有如顽钝质,岂可便磨划。 看君说经旨,不异瓴水建。 小诗虽有技,风味亦不浅。 我途未易穷。 本自安眠饭。 俯仰道德光。 耳目自濡染。 凉风忽秋思,一夜窗纸飐。 平生湖海梦,高兴动淮沔。 追思狂踪迹,失处不可掩。 醉搥黄鹤楼,一掷财百万。 只今觉衰甚,四海游已倦。 所馀习气在,未了一第欠。 师友贵隆亲,古学当... |
| 细染曲尘英,稀着鹅黄蘂。 虽无蜡梅香,风味绝相似。 |
| ...跌宕。 势连三楚此开国,故壘荒宫带溪瀼。 楼台井邑老风烟,环佩清闻驻仙仗。 竹林风味便读易,久与江山为辈行。 鸣弦馀暇豁心眼,戏著飞阑云雨上。 爽明自可达壅蔽,野获又何劳草创。 政和民气长似春,景迥心平过於掌。 片鸿明灭志何杳,黄鹄追随意尤放。 当年李杜经行处,太史银钩刻青嶂 |
| 青州从事难再得,墙底数樽犹未眠。 商略督邮风味恶,不堪持到蛤蜊前。 |
| 两种色,一枝花。 何郎汗汤饼,妃子醉流霞。 寂蓼难伴山斋客,风味宜归太守家。 |
| 林虑灵壁俱尤物,散落人间不复还。 投老东归风味在,舂陵小岫伴身闲。 |
| 萧然心迹喜双清,且得肩头担已轻。 老病正须安静处,林间风味慰平生。 |
| 曾向华筵折数枝,不知心正阿谁思。 却怜弄玉吹箫伴,忘了小桥同醉时。 和泪盈盈凄晓露,含情脉脉怨东篱。 孙郎风味年来减,且对西风罚满卮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