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璧月珠星,辉映小桃秾李。 化工容易,与人间富贵。 东风巷陌,春在暖红温翠。 人来人去,笑歌声里。 油壁青骢,第一番共燕喜。 举头天上,有如人意。 歌传乐府,犹是升平风味。 明朝须判,醉眠花底。 |
| 汪氏诸郎子独贤,相从过岭过韶川。 九龄风味犹存否,莫向南华却问禅。 |
| 数亩宽闲吾老圃。 着个茅亭,斗大无多子。 水槛水花明楚楚。 洒然不受人间暑。 夜悄虚阶初过雨。 酒浅香深,风味清如许。 沁薄吟襟时挹伫。 |
| 一罂甘露。 来自东陵圃。 五色金盘摩诘句。 到聊消沉痼。 割开碧玉棱层。 嚼时牙颊生冰。 可惜这般风味,不当六月炎蒸。 |
| 玉版禅师来应供,锦绷稚子敢分珍。 并包更藉桄榔屑,风味悬知定可人。 |
| 卧听床头压酒声,起行篱下摘新橙。 一尊久欠敲门客,风味何人似麴生? |
| 池边梅映竹边池,皎月勾添光陆离。 堪笑胡雏亦风味,从教横笛月中吹。 |
| 内园羯鼓催春风,回环转佩声丁东。 银笼高坰百枝火,满树梧桐明月中。 芙蓉舞困霓裳薄,重叠春寒护帘幕。 伊州初换锦屏空,十二峰头楚云落。 葡萄消渴樱桃小,一骑红尘报春晓。 荔枝风味不禁酸,分与窗前雪衣鸟。 回首渔阳促战鞍,秋风秋雨满秦关。 谁知按尽梨园谱,都是当时《蜀道难》。 |
| 孝先风味也堪怜,肯为周公昼日眠。 枕麴先生犹笑汝,枉将空腹贮遗编。 |
| 春风卷春雨,春树生春烟。 作家相见不谈禅。 天寒烧榾柮,云外煮清泉。 更有一般风味在,从来附子出西川。 |
| 梅边无与谈,赖有之子至。 荒寒一点香,足以酬天地。 天地亦无心,受之自人意。 韬白任新和,风味要如此。 |
| 一个小园儿,两三亩地。 花竹随宜旋装缀。 槿篱茅舍,便有山家风味。 等闲池上饮,林间醉。 都为自家,胸中无事。 风景争来趁游戏。 称心如意。 剩活人间几岁。 洞天谁道在,尘寰外。 |
| 治出龙城守,名高水部郎。 清明人共识,风味独难忘。 骨立秦书瘦,须粘桧密香。 烹鲜师老耳,曳尾肯蒙庄。 |
| 翠环惊报,叶底梅如弹。 小摘试尝看,齿微酸、生香不断。 烟丸露颗,肥得颊儿红,还欲近,浅黄时,风雨摧残半。 何如珍重,剩着冰盘荐。 持酒劝飞仙,似江梅、累累子满。 饶将风味,成就与东君,随鼎鼐,着形盐,早趁调羹便。 |
| 谁道元舆赋有神,个中风味语难真。 半庭迟日晴薰骨,四座香风暖袭人。 枝弱不胜霞朵重,叶疏难蔽露房尘。 浩歌日日宜欢赏,积玉如山莫买春。 ¤ |
| 泉脉十字过,石帘千里通。 汲来聊煮茗,风味故应同。 |
| 雪英飘洒绕虚廊,晓景沉沉朔吹狂。 银阙晶荧标帝里,桂华纷糅认仙乡。 少年风味新吟动,老叟襟怀万事忘。 自倒空罇酬绝唱歌,书帏聊得泛寒光。 |
| 相府亭前梅六株,四围香影护琴书。 月华犹带玉堂色,风味曾分金鼎馀。 五柳门前空寂寞,三槐堂上竟萧疏。 惟渠不变凌霜操,千古风标只自如。 |
| 玉英檀蕊,细意凭君看。 青帝忒多情,费几许、春风暗剪。 晓来欹枕,不觉嫩香飘,披宿雾,启幽窗,不道开初遍。 无穷风味,乍可蜂莺占。 莫遣俗人知,怕毒眼、急须遮断。 倚墙压架,娇困卧枝头,心绪里,阿谁知,似个人撩乱。 |
| 秋气平分,*匆都作充闾喜。 玉堂风味。 磊落青云器。 醉墨乌丝,绿绮传湘水。 千秋岁。 月波如洗。 长照金尊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