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江南风土暖,九月见梅花。 远客思边草,孤根暗碛沙。 何曾逢寄驿,空自听吹笳。 今日樽前胜,其如秋鬓华。 |
| 闻道南丹风土美。 流出溅溅五溪水。 威仪尽识汉君臣,衣冠已变番子。 凯歌还、欢声载路。 一曲春风里。 不日万年觞,猺人北面朝天子。 |
| 南来风土已安之,事已当还敢故违。 铜柱略无功可录,玉关空幸死前归。 眼看余剂怜犹在,力凭征鞍觉尚微。 此去上还官印绶,却来传授祖师衣。 |
| 我栽苦瓠连根苦,君种甜瓜苦更多。 自是海边风土别,不因种子得来讹。 |
| 闻道周公子,今春过许州。 百年看野史,双鬓托孤舟。 风土青山古,英雄怜火秋。 岂无遗白泪,相对话江鸥。 |
| 江到三湘尽,山围八桂深。 龙蛇寒下蛰,雾露昼多阴。 迢递驰梅信,殷勤访竹林。 淮南风土美,留滞亦何心。 |
| 万里烟霄早致身,一麾到处作阳春。 随时用舍知无愠,落笔纵横信有神。 江国云山愁送远,桂林风土独宜人。 笑谈坐慑群偷化,便合归来据要津。 |
| 高阳太守有遗书,新教齐民炼玉酥。 欲出浮膏先卧酪,为防馋鼠更薰厨。 绝知意重分余弃,渐见诗多人怪迂。 犹恐伧人笑风土,预从贝叶检醍醐。 |
| 中年一病一回觉,老大康宁知更难。 只今四十已华发,未到七旬应碧山。 故疆风土望莫及,前辈典刑追不还。 但愿生生遇尧舜,耕田凿井泰嵩间。 |
| 曲江而下水多石,大庾以南山半茅。 相国犹余心里印,祖师更剩杖头包。 依稀舜乐宜人听,零落韩文任客抄。 气候太偏风土恶,念诗聊解古人嘲。 |
| 椒盘又颂一年初,多拜犹欣未要扶。 山色长供青蒻笠,春光不为白髭须。 仙家风土闲中是,岁後莺花较早无。 人事驰驱不须叹,倦来添得睡工夫。 |
| 桑间篝火却定蚕,风土相传我未谙。 但得明年少行役,只裁白伫作春衫。 |
| 桑间篝火却定蚕,风土相传我未谙。 但得明年少行役,只裁白伫作春衫。 |
| 山水知我旧永嘉,谢池千古湛清华。 四郊风土宜柑树,百里官河尽藕花。 鸦鹭共栖江面石,渔商分泊渡头沙。 他年若向中川住,管定清游少在家。 |
| 塞鸿犹未来,梁燕已辞去。 云山千万重,相逢在何处。 岌{上山下業}都城门,缭绕长亭路。 风土败人衣,才新又成故。 |
| 凤州山馆有清辉,古木扶疏散陆离。 红尾锦鸡鸣古埭,绿头花鸭盪幽池。 荷声策策秋来后,桂影团团月上时。 病马啮荄思故枥,惊乌绕树宿何枝。 三分割据人如梦,满目兴亡客自痴。 走笔成诗聊纪实,岷峨风土出蹲鸱。 |
| 州带福星明,君今指去程。 乱山秋雨后,一路野蝉鸣。 时静军书少,人閒官况清。 归来话风土,尽识荔枝名。 |
| 城北桃花渡,楼居半海商。 官河通远浦,津树杂高樯。 旭日江烟暖,东风水草香。 为看风土异,客子又怀乡。 |
| 荆扬风土暖,大城铁不如。 秦山忽破碎,流落随丘墟。 |
| 才过清如候,凄然感旅怀。 新蛩吟古砌,落叶满前阶。 榴火春仍驻,槐屯午自佳。 凭诗记风土,归以语朋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