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亭下波光亭外山,高低融泄照人寒。 最宜风月虚明夜,不著秋毫眼界宽。 |
| 水绕桃源堤上下,花迷金谷路高低。 |
| 环山清浅一溪水,夹迳高低十里松。 烟锁石门疑路断,斜阳影里忽闻钟。 |
| 水自湖心一派分,高低晚望稻垂云。 侵鱼争畔人如鬼,莫向祠前听祭文。 |
| 翠屏青紫互高低,清净仙人薜荔衣。 正好观心坐岩下,忘归却是不忘归。 |
| 满林春鸟语高低,新绿阴阴分外宜。 山隐此时无一事,诸儿齐诵老夫诗。 |
| 秋日登高望,凉风吹海初。 山川明已久,河汉没无余。 远近涯寥夐,高低中太虚。 赋因王阁笔,思比谢游疏。 |
| 百啭千声随意移,山花红紫树高低。 始知锁向金笼听,不及林间自在啼。 |
| 春风拂拂花正飞,红霞碧霭笼高低。 越山日暮少林客,应听子规深夜啼。 |
| 信意闲弹秋思时,调清声直韵疏迟。 近来渐喜无人听,琴格高低心自知。 |
| 无妨自是莫相非,清浊高低各有归。 鸾鹤群中彩云里,几时曾见喘鸢飞? |
| 云树高低迷古墟,问津何处觅长沮? 鱼郎引入林深处,轻叩柴扉问起居。 |
| 黍穗高低菊有华,廛居恰似野人家。 夕阳日向西墙过,只为微生换鬓华。 |
| 新晴宜野望,最爱是山前。 远近花兼竹,高低水拍田。 呼名鸟无数,问姓客多年。 此地春耕晚,吴牛树底眠。 |
| 山逢塘闸冠南中,小大高低十九峰。 东畔连尖尤秀绝,一双铜绿翠铺茸。 |
| 造化等齐,不分高低。 神笔才智,海岳凄凄。 稀代为宝,举意东西。 毫端万象,沃荡狂迷。 |
| 百年大耋龙锺日,九月初寒惨淡天。 岭谷高低明野火,村墟远近起炊烟。 |
| 山童山童,叉手当胸。 高低普应,常在其中。 |
| 御街多行客,行客悲春风。 楚老几代人,种田炀帝宫。 零落池台势,高低禾黍中。 |
| 同时乞得杏花栽,一样高低一处裁。 自是春风不齐整,半零落尽半胚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