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老鹤吾惭莺谷俦,扬州草檄类俳优。 千年橘井雉城字,万斛桃花鹤料舟。 为文待漏书丹凤,如此有盟寒白鸥。 歌吹竹西惊昨梦,眼中骑鹤有高楼。 |
| 真仙元是昔于湖,今在高楼何处居。 非玉不容陪伟论,拨灰犹为作行书。 云霞缥缈来旌节,琼玖玲珑闻佩琚。 幽显殊途人世隔,冷风吹雨关回车。 |
| 竞携书剑去纷纷,谁解登临对日曛。 北道荆夔一江下,南朝徐兖二州分。 高楼角晓鸣秋雨,远戍烽寒起暮云。 莫把寻常望瓜步,恐惊边雁不堪问。 |
| 高楼帘卷秋风里,目送斜阳。 衾枕遗香。 今夜还如昨夜长。 玉人望月销凝处,应在西厢。 关掩兰堂。 惟有纱灯伴绣床。 |
| 鬓发日夜老,神仙那可求。 杨雄识字苦,玄晏著书愁。 碧酒红莲夜,朱弦白雁秋。 论心得少暇,同上最高楼。 |
| 阴风号大泽,暮雨上高楼。 愁忆新丰酒,寒思季子裘。 登临天地迮,老病岁时遒。 安得急装去,北平防盛秋。 |
| 薄情也见,多情也见,不似这番著相。 如何容易买归舟,报南浦、桃花绿涨。 随君无计,留君无计,赢得泪珠两行。 夕阳明处一回头,有人在、高楼凝望。 |
| 杨柳烟中一塔孤,东风漫漫水平湖。 扁舟谁倚高楼望,画入吴淞春晚图。 |
| 地迥高楼目,天寒故国心。 江鸥无万里,云木目千寻。 门掩斜阳下,人归落叶深。 风前怅何许,入耳越乡吟。 |
| 早捧诸侯檄,新登九列丞。 庇身聊制锦,受命更怀冰。 浦药薰行櫂,江禾压翠塍。 高楼如可望,西北一长凭。 |
| 嵩少犹藏薄雾中,前山迤逦夕阳红。 高楼一闭三十日,遥忆岩头种药翁。 |
| 青山截天去,古路蔽云中。 不有行人至,安知与郡通。 高楼虽窈窕,古树已溟蒙。 今日劳君问,衡门一老翁。 |
| 高楼晓气清,钟鼓报新晴。 乍睹阳乌色,频闻喜鹊声。 纵难期上熟,差足慰深耕。 忍见民穷极,唯宜岁事成。 |
| 已事殷然争,江湖第一流。 才高楼五凤,伎进刃全牛。 可惜梅花节,忙回竹叶舟。 老师应赏棒,碑巨压东州。 |
| 天付风流。 相时宜称,著处清幽。 雪月光中,烟溪影里,松竹梢头。 却憎吹笛高楼。 一夜里、教人鬓秋。 不道明朝,半随风远,半逐波浮。 |
| 秋风来高楼,楼上栋云飞。 登楼杳西望,阴阻天云垂。 天阔渺无极,游子去不归。 不归在何许,意采南山芝。 |
| 香苞素质。 天赋与、倾城标格。 应是晓来,暗传东君消息。 把孤芳、回暖律。 寿阳粉面增妆饰。 说与高楼,休更吹羌笛。 花下醉赏,留取时倚阑干,斗清香、添酒力。 |
| 自古高楼伤客情,更堪万里望吴京。 故人不见暮云合,客子欲归春水生。 瘴疠连年须药石,退藏无地著柴荆。 诸公勉书平戎策,投老深思看太平。 |
| 落日生春色,桃花笑不休。 鹤飞湖草迥,风止客帆收。 远树天疑尽,江平水却流。 愁来无处去,为子上高楼。 |
| 平塘玉立。 薄罗飞起层层碧。 人心不似花心密。 待要相逢,未必相逢得。 袜尘不动何曾湿。 芙蓉桥上曾相识。 舻声摇去江声急。 西北高楼,回首浮云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