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前日登高泛玉户,击铜赓唱胶析辞。 如何偶作销魂别,又复重吟把菊诗。 上苑盍簪延景刻,北都投辖盛官仪。 烦君见想欢言者,可奈衡门绝贡綦。 |
| 柳径雨著绵,竹斋风陨箨。 屏处人事少,晴余鸟声乐。 诗卷堕我前,谓从天上落。 君有古人风,诗如古人作。 箪瓢谢膏粱,翰墨化糟粕。 误蒙东海观,吾浅乃可酌。 真成闻道百,自谓莫己若。 谢生石韫玉,志尚本丘壑。 虽无首阳粟,饮水亦不恶。 跫然何时来,为我一发药。 |
| 忽忽经年事,悠悠滞客心。 晚花生废圃,老树立秋阴。 岂有清樽醉,宁辞白发侵。 楼高见膏发,老大怯登临。 |
| 宣皇开口嫌俗儒,要知不是憎诗书。 多文少实果何取,国家弃尔如粪土。 卓然高见亦大奇,懲羹不谓真吹虀。 汉家德意自此尽,王业岂是元成衰。 |
| 亭榭八九所,一筇随往还。 四桥朱槛外,三径绿阴间。 凿浅通流水,凭高见远山。 琴堂判风月,一笑得双鬟。 |
| 乘云驾鹤自西东,修炼真人意气雄。 出离凡为高见识,周旋道理远怀通。 愚迷尽说皆非实,解者方知事不空。 宿业大都心外障,有缘岁月易成功。 |
| 济世勤行任百年,方知大道自昭宣。 休夸争变黄金术,谁信空磨白玉穿。 智慧宜从高见识,阴功及物最弥坚。 是非达取此言语,宇宙常存隐圣贤。 |
| 在昔汉唐,亡由阉宦。 出或用之,鲜不始患。 岂期黄公,独禀高见。 白发虔心,有闻必谏。 竭力东城,以身死难。 揭名不磨,万世炳焕。 |
| 驿路入芙蓉,秋高见早鸿。 荡云飞作雨,海日射成虹。 一水通龙穴,诸峰尽佛宫。 如何灵运屐,不到此山中。 |
| 登高见山水,身在水中央。 下视楼台处,空多树木苍。 浮云连海气,落日动湖光。 偶坐吹横笛,残声入富阳。 |
| 季父英名上玉津,瞿昙抱送石麒麟。 龙文宝册传青琐,凤阁鸾坡近紫宸。 亲老侍行知有子,才高见忌岂无人。 洪崖百仞泉飞玉,一洗人间万斛尘。 |
| 冰脂清绝地,谁拟此身来。 寺古逢僧老,山高见水囘,岩菲寒未拆,风霭复难开。 塔下看碑石,因寻跨鹤台。 |
| 忠宪勋名冠本朝,传芳五叶尽金貂。 芝兰生子竞秀发,松柏如公合后凋。 淮县剧繁迎刃解,蜀边奸慝望风销。 才高见忌何须病,公道于今久寂寥。 |
| 隐处元无路,烟霞素所期。 不逢樵子说,那有世人知。 树老回春晚,山高见日迟。 欲为重到约,恐尔又深移。 |
| 务简群吏散,披襟幽兴长。 松篁经晚节,兰菊有清香。 水净澄秋色,山高见夕阳。 身闲心自泰,何必濯沧浪。 |
| 风烟地接怀,井邑富田垓。 河近闻冰坼,山高见雨来。 官闲同小隐,酒美足衔杯。 好去东篱菊,迎霜正欲开。 |
| 秋光未老已风酸,还似春来料峭寒。 酒盏莫辞今日醉,人心况是在时欢。 佳辰从古逾金重,远岫登高见黛攒。 且学牧之开口笑,休因菊蕊泪阑干。 |
| 望舒虽是月,借作此楼名。 收尔万家地,归吾双眼明。 规模成巧小,景物散纵横。 人若无高见,虚空柱谩擎。 |
| 登高见佳句,意会无非诗。 顾视不即收,顷刻已失之。 老树踞崖石,腹空犹有皮。 顾此有何限,爱玩频嗟咨。 侍者一童子,髧如枯发垂。 从我仅一饱,万事无所知。 岂不亦怪我,徘徊将奚为。 |
| 上峡扁舟稳,滩平水不波。 山高见日晚,谷远受云多。 乱石争奇怪,幽禽自啸歌。 若无诗写兴,柰此景佳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