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诗人大全 李涛

李涛

年代
收录作品
45首

「李涛」诗词全集(45)首

  • 隔江招手见高亭,来谒嵩溪听水声。
    纵是远公今不出,也须强起送渊明。
  • 儿童传好语,王子去求仙。
    我住亦迩只,君胡不惠然。
    相望百里外,一别五年前。
    会聚浑闲事,鹭鸥盟要坚。
  • 才上苏堤闻杜鹃,杜鹃怪我在天边。
    平生不作功名想,今日胡为富贵牵。
    辟谷未能那废食,买山所欲尚无钱。
    但须两事略如意,便占白云深处眠。
  • 琴书随分足生涯,只灌园畦亦自佳。
    行状是刘斯立记,门风似杜少陵家。
    添诗人瘦因中酒,解睡魔围只上茶。
    无事出门觅诗料,巡檐指点数梅花。
  • 深岩有老翁,宠眉鬚鬓雪。
    夜半呼我名,授我微妙诀。
    辽画古籀样,体势讹复缺。
    双眸忽炯炯,须臾竟披阅。
    至今得其传,心会口难说。
  • 明主不弃士,我自志山林。
    爵服豈无华,才疏力难任。
    鸟向深山栖,鱼由深渊沉。
    吾变爱吾庐,高歌复微吟。
  • 仙伯当年亭植梅,当今天子题品来。
    梅花是我丈人行,见梅不赋梅应咍。
    王君结庐在梅境,日与梅兄相追陪。
    吟诗些起逋仙魂,索笑醉衔工部杯。
    君闻梅乃万木母,桃为奴婢李舆台。
    一阳生子万物始,梅花独先群卉开。
    一阴生午万物成,梅实独先群蘤胎。
    华实先天天不违,梅之是地义大矣哉。
    纷纷余子不知本,祗说百花头上魁。
    此语闻之梅亭翁,录以赠君君勿推。
  • 燕雀贺厦屋,虫蚁慕腥羶。
    野花引飞蝶,古木来新蝉。
    秋天百虫吟,春天百鸟喧。
    翟公真暗事,喜愠见色言。
  • 俯随韁锁就科名,可笑兰坡未苦清。
    不管北山怨猿鹤,竟从南海掣鳌鲸。
    赏延于世愧在我,思济斯民同此情。
    轩冕傥来来则受,未来犹可以诗鸣。
  • 彼美人兮,在南山之阳。
    岂不尔思,道阻且长。
  • 茶饼嚼时香透齿,水沉烧处碧凝烟。
    纱窗闭着犹慵起,极困新晴乍雨天。
  • 车马喧阗桃李村,谁人复识老梅尊。
    时中只有梅亭侄,来访西湖处士孙。
  • 近闻甘子说,僧里有翛然。
    诗学贯休体,心参马祖禅。
    个中真有得,名下岂虚传。
    索我蒙泉稿,因风寄此篇。
  • 清敏当年宰宝唐,至今遗爱在甘棠。
    税苗有例分三等,吏卒无因下六乡。
    时异事殊民尚忆,人亡政事事堪伤。
    如今白纳重催吏,也坐先生对越堂。
  • 涉江采夫容,江水湿我衣。
    厉揭不敢惮,将以遗所思。
    所思不我见,持此将安归。
    野花逞姿媚,众好纷莫违。
    此物何足叹,但伤爱者稀。
  • 处事无心万象春,任渠逆境自横陈。
    笼中无疗家贫药,门外有催诗债人。
    酒盏阔疏瓶久卧,文书散乱案多尘。
    生前富贵非吾愿,肯学痴人问大钧。
  • 日与圣贤居,其中乐有余。
    但存三雨舌,读尽五车书。
    学问胜金璧,功名特土苴。
    先当分义利,毋作小人儒。
  • 惭无窦建,愧作梁山。
  • 彼美人兮,悠悠我思。
    何以予之,琼瑰玉佩。
  • 十二时中六不收,了然无一事为头。
    禅河既寂无由浪,此岸已离那用舟。
    尘世荣枯真幻梦,涅槃生死是浮沤。
    要知无学用工处,十二时中六不收。
  • 登高丘,望远海,
    万里长城今何在。坐使神州竟陆沉,
    夷甫诸人合葅醢。望远海,
    登高丘。知我者谓我心忧,
   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归枕蓬莱漱弱水,
    大观宇宙真蜉蝣。
  • 彼美人兮,在南山之侧。
    我不见兮,寤寐思服。
关于评价
李涛是一位宋代的诗人,他的诗作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才华。
以下是对他的评价:
1. 诗歌风格独特:
李涛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,语言流畅,富有感染力。
他的诗歌涉及生活、自然、情感等多个方面,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2. 富有才华:
李涛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,但质量很高,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文学功底。
他的诗歌不仅在意境上独具匠心,而且用词精准,富有韵律感。
3. 对后世有影响:
虽然李涛在宋代并不是著名的诗人,但他的作品对后世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他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被一些后来的诗人所借鉴和模仿,展现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。
总之,李涛是一位具有才华和独特风格的宋代诗人,他的诗歌作品值得欣赏和研究。
官方公众号
推荐作者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