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拼音大全 j是什么意思 ji的汉字 ji第四声有什么字

ji第四声有什么字(jì)

    • 拼音:ài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ài(ㄞˋ)

      (一)、“爱”的异体字。

      (二)、息。

    • 拼音:cè
    • 参见「畟畟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cī
    • 名词 毛病、缺点。  【组词】:「吹毛求疵」、「瑕疵」。《韩非子.大体》:「不逆天理,不伤情性;不吹毛而求小疵。」
    • 动词 苛求、责备。《荀子.不苟》:「正义直指,举人之过,非毁疵也。」《汉书.卷七零.陈汤传》:「论大功者不录小过;举大美者不疵细瑕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fǎ

      fǎ ㄈㄚˇ

       ◎ “法”的讹字。

    • 拼音:gé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guǐ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肉。  【组词】:「面黄肌瘦」。《汉书.卷七四.丙吉传》:「介之推割肌以存君。」
    • 名词 皮肤。《文选.宋玉.登徒子好色赋》:「肌如白雪。」《西游记.第七二回》:「佳人洗处冰肌滑,涤荡尘烦玉体新。」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肌肉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步行时所遗留的印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足迹」、「踪迹」、「匿迹」、「绝迹」。唐.韦应物〈寄全椒山中道士〉诗:「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。」
    • 名词 事物的遗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痕迹」、「笔迹」、「墨迹」、「迹象」。《吕氏春秋.慎行论.疑似》:「疑似之迹,不可不察。」
    • 名词 前人留下来的事物、功业。晋.陶渊明〈赠羊长史诗〉:「贤圣留余迹,事事在中都。」
    • 动词 考察、探究。《楚辞.屈原.九章.惜诵》:「言与行其可迹兮,情与貌其不变。」《汉书.卷四八.贾谊传》:「臣窃迹前事,大抵强者先反。」
    • 动词 遵循、仿效。《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「都邑游侠,张赵之伦,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 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将麻或其他纤维搓成细线,引申为纺织的意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纺绩」、「绩麻」。《诗经.陈风.东门之枌》:「不绩其麻,市也婆娑。」唐.韩愈〈圩者王承福传〉:「若布与帛,必蚕绩而后成者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功业、成效。  【组词】:「功绩」、「成绩」、「战绩」。《列子.杨朱》:「鲧治水土,绩用不就,殛诸羽山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〔~踞〕同“箕踞”,古人席地而坐时伸开两脚,其形如箕。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式,如“文颓然~~,傍若无人。”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古同“忌”。

       2. 志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同“諆”,谋划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参见「襞襀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祭祀鬼神,祈求福泽。《列子.说符》:「楚人鬼而越人禨。」唐.柳宗元〈永州龙兴寺息壤记〉:「永州居楚越间,其人鬼且禨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白枣。

       2.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木材用做大车轴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断木。
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自我要求。《说文解字.羊部》:「苟,自急敕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形容词 静。唐.常建〈题破山寺后禅院〉诗:「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」元.张可久〈一 枝花.长天落彩霞套.梁州〉曲:「万籁寂,四山静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冷清、孤单。  【组词】:「孤寂」、「寂寥」、「寂寞」。
    •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亡为「寂」。  【组词】:「圆寂」。《景德传灯录.卷四.嵩岳慧安国师》:「偃身而寂。」
    • 拼音:j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敲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击钟」、「击打」、「击球」、「击掌为誓」。《文选.颜延之.阳给事诔》:「金柝夜击,和门昼扃。」
    • 动词 攻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攻击」、「袭击」、「狙击」、「游击」、「追击」。《左传.僖公三十年》:「子犯请击之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三月,攻下邑,拔之。还击丰,不下。」
    • 动词 碰、接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撞击」、「目击」、「触击短打」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名词 鲫鱼。《玉篇.鱼部》:「鰿,同鲫。」《南史.卷五一.梁宗室传上.临川靖惠王宏传》:「好食鰿鱼头,常日进三百。」
    • 名词 小贝。《尔雅.释鱼》:「贝,小者鰿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濟”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ǐ ㄐㄧˇ

       ◎ 同“濟”。

    • 拼音:jǐ
    • 形容词 询问数量的多少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个人」、「几点钟」。唐.王翰〈凉州词〉二首之一:「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」
    • 形容词 表示不定的数目。  【组词】:「少年十几二十时」、「他才十几岁。」
    • 副词 何、哪,表时间的疑问词。参见「几何」、「几曾」等条。
    • ,
    • 形容词 细微。参见「几希」、「几微」等条。
    • 形容词 危殆、危险。《诗经.大雅.瞻卬》:「天之降罔,维其几矣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之时,不因其几而遂取之,所谓养虎自遗患也。」
    • 副词 将近、相去不远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及」、「庶几」。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:「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『竖儒!几败而公事!』」
    • 副词 岂。《史记.卷九一.黥布传》:「人相我当刑而王,几是乎?」
    • 名词 预兆、细微的迹象。《易经.系辞下》:「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」明.方孝孺〈深虑论〉:「其于治乱存亡之几,思之详而备之审矣。」
    • 名词 时期、机会。《诗经.小雅.楚茨》:「卜尔百福,如几如式。」《左传.定公元年》:「子家子不见叔孙,易几而哭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
      jǐ ㄐㄧˇ

       ◎ 禾籽如珠玑相连成串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穊”。

    • 拼音:jǐ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猪头。《说文解字.零部》:「彐,豕之头。」
    •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猪头。

       2. 猬属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核算、筹算。  【组词】:「核计」、「论件计酬」、「数以万计」。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」
    • 动词 谋划、打算、盘算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计划」、「商计」、「设计」。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「父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。」
    • 动词 设想、推测。《庄子.秋水》: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?」
    • 名词 策略、方法。  【组词】:「妙计」、「好计」、「缓兵之计」。宋.李清照〈一剪梅.红藕香残玉簟秋〉词:「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」
    • 名词 测量或计算度量、数量的仪器。  【组词】:「温度计」、「体温计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宋代有计衡。
    • 副词 揣测之词,大概、料想如此的意思。《史记.卷五十五.留侯世家.太史公曰》:「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;至见其图,状貌如妇人好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饮食气逆无法喘息。《说文解字.零部》:「旡,饮食气逆不得息曰旡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丝的头绪、条理。《礼记.礼器》:「纪散而众乱。」《淮南子.泰族》:「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,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」
    • 名词 法度、准则。  【组词】:「纪律」、「风纪」、「纲纪」、「违法乱纪」。《文选.扬雄.解嘲》:「吾闻上世之士,人纲人纪,不生则已,生必上尊人君,下荣父母。」
    • 名词 本纪的简称。为史书纪传体体例之一,专记古帝王的行迹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五帝纪」、「始皇纪」。
    • 名词 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,今以百年为一世纪。唐.李商隐〈马嵬〉诗:「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」
    • 名词 地质年代分期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寒武纪」、「侏罗纪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纪信,清代有纪盷。
    • 动词 治理、综理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经纪」。《国语.晋语》:「礼以纪政。」
    • 动词 记载、记录。通「记」。南朝梁.萧统〈文选序〉:「若其纪一事,咏一物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载录。  【组词】:「登记」、「附记」。宋.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,属予作文以记之。」
    • 动词 将事物印象留在脑海中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记住」、「忘记」、「惦记」。宋.周邦彦〈西河.佳丽地〉词:「佳丽地,南朝盛事谁记?」
    • 名词 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字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日记」、「笔记」、「札记」、「游记」。
    • 名词 文体名。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。明.吴讷《文章辨体序说.记》:「大抵记者,盖所以备忘。……叙事之后,略作议论以结之,此为正体。」如唐代柳宗元作〈永州八记〉,宋代范仲淹作〈岳阳楼记〉。
    • 名词 标帜或符号。  【组词】:「图记」、「暗记」、「戳记」。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敲击次数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一记闷棍」、「给你一记右勾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技艺、才能。通「技」。《书经.秦誓》:「如有一介臣断断猗,无他伎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。」《新唐书.卷一四一.卫伯玉传》:「少习武伎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称以歌舞娱乐宾客为业的女子。唐.刘禹锡〈蜀先主庙〉诗:「凄凉蜀故妓,来舞魏宫前。」也作「妓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菱。《文选.陆韩卿.奉答内兄希叔诗》:「凫鹄啸俦侣,荷芰始参差。」宋.欧阳修〈采桑子.残霞〉词:「莲芰香清,水面风来酒面醒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古代以歌舞娱乐宾客的女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歌妓」、「舞妓」、「艺妓」。《洛阳伽蓝记.卷四.法云寺》:「妓女三百人,尽皆国色。」元.刘时中〈端正好.众生灵套.塞鸿秋〉曲:「一家家倾银注玉多豪富,一个个烹羊挟妓夸风度。」
    • 名词 今则专指卖淫的妇女。  【组词】:「娼妓」、「雏妓」、「妓女户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才艺,专门的本领。  【组词】:「演技」、「绝技」、「杂技」、「口技」、「一技之长」。
    • 名词 工匠。《荀子.富国》:「故百技所成,所以养一人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边、畔。  【组词】:「水际」、「边际」、「一望无际」。唐.李白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〉诗:「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」
    • 名词 前后交接之时。指在其间、在当时。《论语.泰伯》:「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。」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」
    • 名词 彼此之间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人际」、「国际」、「星际」、「校际」。
    • 名词 中间、里面。  【组词】:「脑际」。晋.陶渊明〈归园田居〉诗五首之一:「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」
    • 名词 机会、遭遇。  【组词】:「际遇」。
    • 动词 交接、会合。  【组词】:「风云际会」。《易经.泰卦.象曰》:「无往不复,天地际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游记〉:「萦青缭白,外与天际。」
    • 动词 当、值、逢。  【组词】:「际此危难」、「际此佳日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憎恶、妒恨。  【组词】:「妒忌」、「猜忌」。《文选.李康.运命论》:「以仲尼之谦也,而见忌于子西。」
    • 动词 怕、畏惧。  【组词】:「顾忌」、「肆无忌惮」。《左传.昭公六年》:「民知有辟,则不忌于上。」
    • 动词 禁戒。  【组词】:「忌讳」、「忌嘴」、「忌酒」、「生冷不忌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善妒的。《南史.卷四九.刘峻传》:「峻自序云:『敬通有忌妻,至于身操井臼。』」
    • 名词 亲丧之日称为「忌」。参见「忌日」、「忌辰」等条。
    • 名词 该禁戒的事。  【组词】:「犯口忌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zhī ㄓˉ

       ◎ 水积聚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水分流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古人用伯、仲、叔、季作兄弟排行,年龄最小的称为「季」。
    • 名词 弟的代称。唐.李白〈春夜宴桃李园序〉:「群季俊秀,皆为惠连。」
    • 名词 计时的名称。一季有三个月。  【组词】:「春季」、「夏季」。
    • 名词 一个固定的时期。  【组词】:「花季」、「雨季」、「球季」、「旺季」、「淡季」。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时间的单位。一季有三个月。  【组词】:「这个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季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春秋时吴国有季札,汉代有季布。
    • 形容词 末了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季春」、「季冬」。唐.刘禹锡〈祭福建桂尚书文〉:「始识尚书,贞元季年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幼稚未成熟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季女」。《周礼.地官.山虞》:「凡服耜,斩季材,以时入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忌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经调配而成的药品或化学制品。  【组词】:「药剂」、「针剂」、「消毒剂」、「杀虫剂」、「防腐剂」。
    • 名词 一定的分量。唐.陆贽〈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〉之二:「盖以事逐情生,费从事广,物有剂而用无节,夫安得不乏乎?」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经过调配后的药物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他吃了这三剂中药后,病情已逐渐稳定。」、「小宝已接种了第三剂疫苗。」
    • 动词 调和。  【组词】:「调剂」。《后汉书.卷八零.文苑传下.刘梁传》:「和如羹焉,酸苦以剂其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核算、筹算。  【组词】:「核计」、「论件计酬」、「数以万计」。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」
    • 动词 谋划、打算、盘算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计划」、「商计」、「设计」。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「父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。」
    • 动词 设想、推测。《庄子.秋水》: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?」
    • 名词 策略、方法。  【组词】:「妙计」、「好计」、「缓兵之计」。宋.李清照〈一剪梅.红藕香残玉簟秋〉词:「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」
    • 名词 测量或计算度量、数量的仪器。  【组词】:「温度计」、「体温计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宋代有计衡。
    • 副词 揣测之词,大概、料想如此的意思。《史记.卷五十五.留侯世家.太史公曰》:「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;至见其图,状貌如妇人好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jì(ㄐ一ˋ)

      (一)、同冀,希望。

      (二)、口吃;結巴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往锅里加水。《吕氏春秋.审应览.不屈》:「函牛之鼎以烹鸡,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,少洎之则焦而不熟。」
    • 动词 到、及。  【组词】:「自古洎今」。唐.骆宾王〈代徐敬业讨武氏檄〉:「洎乎晚节,秽乱春宫。」宋.苏洵〈六国论〉:「赵尝五战于秦,二败而三胜,……洎牧以谗诛,邯郸为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植物名。十字花科荠属,一年或越年生草本。叶丛生,羽状分裂,有缺刻。花四瓣,色白。嫩叶可食,全草可为止血剂。也称为「荠菜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荸荠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过河、渡河。《文选.曹植.赠白马王彪诗》:「伊洛广且深,欲济川无梁。」唐.李白〈行路难〉三首之一:「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」
    • 动词 救助。  【组词】:「救济」、「济助」、「济弱扶倾」、「劫富济贫」、「缓不济急」。
    • 动词 助益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无济于事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济水」、「济济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丝的头绪、条理。《礼记.礼器》:「纪散而众乱。」《淮南子.泰族》:「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,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」
    • 名词 法度、准则。  【组词】:「纪律」、「风纪」、「纲纪」、「违法乱纪」。《文选.扬雄.解嘲》:「吾闻上世之士,人纲人纪,不生则已,生必上尊人君,下荣父母。」
    • 名词 本纪的简称。为史书纪传体体例之一,专记古帝王的行迹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五帝纪」、「始皇纪」。
    • 名词 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,今以百年为一世纪。唐.李商隐〈马嵬〉诗:「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」
    • 名词 地质年代分期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寒武纪」、「侏罗纪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纪信,清代有纪盷。
    • 动词 治理、综理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经纪」。《国语.晋语》:「礼以纪政。」
    • 动词 记载、记录。通「记」。南朝梁.萧统〈文选序〉:「若其纪一事,咏一物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硬土。《说文解字.土部》:「垍,坚土也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土质坚硬。唐.柳宗元〈井铭.序〉:「其土坚垍,其利悠久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副词 已经。《论语.先进》:「春服既成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兵刃既接。」
    • 副词 尽、全部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二年》:「及其未既济也。」《国语.齐语》:「故拘之以利,结之以信,示之以武,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,莫之敢背。」
    • 副词 不久。《左传.文公元年》:「既又欲立王子职,而黜太子商臣。」
    • 连词 已经、既然,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。常与「就」或「则」连用。《论语.季氏》:「既来之,则安之。」
    • 连词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。与「且」、「又」、「也」等词连用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既醉且饱」、「既要爱情,也要面包。」《孟子.离娄上》:「既不能令,又不受命,是绝物也。」元.锺嗣成〈一枝花.生居天地间套.收尾〉:「既通儒,又通吏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既良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嚐食、嚐滋味。《礼记.杂记下》:「小祥之祭,主人之酢也,哜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接续、接连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续」、「前仆后继」。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其还也。」宋.王禹偁〈对雪〉诗:「月俸虽无余,晨炊且相继。」
    • 动词 承续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承」、「继位」、「父死子继」。《礼记.中庸》:「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后续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室」、「继父」、「继母」。
    • 副词 随后、跟着。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「继而有师命。」宋.陆游〈暴雨〉诗:「明日暴雨来,继以雷大震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宋代有继贤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芰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载录。  【组词】:「登记」、「附记」。宋.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,属予作文以记之。」
    • 动词 将事物印象留在脑海中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记住」、「忘记」、「惦记」。宋.周邦彦〈西河.佳丽地〉词:「佳丽地,南朝盛事谁记?」
    • 名词 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字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日记」、「笔记」、「札记」、「游记」。
    • 名词 文体名。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。明.吴讷《文章辨体序说.记》:「大抵记者,盖所以备忘。……叙事之后,略作议论以结之,此为正体。」如唐代柳宗元作〈永州八记〉,宋代范仲淹作〈岳阳楼记〉。
    • 名词 标帜或符号。  【组词】:「图记」、「暗记」、「戳记」。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敲击次数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一记闷棍」、「给你一记右勾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参见「觊幸」、「觊觎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结发为髻。《仪礼.士冠礼》:「将冠者,采衣,紒。」汉.郑玄.注:「紒,结发,古文紒为结。」
    • 名词 发结、发髻。晋.干宝《搜神记.卷七》:「兵士以绦囊缚紒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劑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铺放于浅水中,供人凭渡用的石块。《尔雅.释宫》:「徛,石杠谓之徛。」晋.郭璞.注:「聚石水中,以为步渡彴也。或曰今之石桥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因害怕而心跳加快。  【组词】:「惊悸」、「惶悸」、「心悸」。唐.李白〈梦游天姥吟留别〉诗:「忽魂悸以魄动,恍惊起而长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拜鬼神。  【组词】:「祭祀」。《论语.八佾》: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」
    • 动词 对死者致敬追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祭吊」。唐.张籍〈没蕃故人〉诗:「欲祭疑君在,天涯哭此时。」
    • 动词 念咒以施用法宝,常用于古小说中。《封神演义.第五四回》:「不防土行孙祭起綑仙绳,一声响,把哪吒平空拿了去。」
    • 名词 祭奠的仪式。  【组词】:「家祭」、「公祭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祭遵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暂时的托身。《文选.曹丕.燕歌行》:「慊慊思归恋故乡,何为淹留寄佗方?」《聊斋志异.卷三.连琐》:「何居里,久寄此间?」
    • 动词 托付、依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寄托」。《论语.泰伯》:「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。」
    • 动词 传达言语、书信、心意等。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寄信」、「寄邮包」、「寄语白云」。唐.杜甫〈月夜忆舍弟〉诗:「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」元.姚燧〈寄征衣.欲寄君衣君不还〉曲:「欲寄君衣君不还,不寄君衣君又寒。」
    • 副词 暂时依附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寄居」、「寄宿」、「寄食」。
    • 副词 临时委托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寄存」、「寄卖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非亲生关系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寄父」、「寄母」、「寄子」、「寄女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〔~柎〕花萼之足。

       2. 〔~跌〕定绠纽之物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既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qí ㄑㄧˊ

       ◎ 古同“綥”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巾。

       2. 系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涂抹屋顶。《书经.梓材》:「若作室家,既勤垣墉,惟其涂塈茨。」宋.陆游〈排闷〉诗:「荒畴须垦辟,破屋欠涂塈。」
    • 动词 取。《诗经.召南.摽有梅》:「摽有梅,顷筐塈之。」
    • 动词 安息、休息。《诗经.大雅.假乐》:「不解于位,民之攸塈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毒害。《左传.定公四年》:「管蔡启商,惎闲王室。」
    • 动词 教诲、教导。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「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,楚人惎之脱扃。」唐.柳宗元〈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〉:「后学之士到仆门,日或数十人,仆不敢虚其来意,有长必出之,有不至必惎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形容词 杂草丛生。《说文解字.艹部》:「蔇,艹多貌。」
    • 动词 来、至。《左传.隐公六年》:「善郑以劝来者,犹惧不蔇,况不礼焉?」《金史.卷四六.食货志一》:「动以王爵固结其心,重爵不蔇,则以国姓赐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古同“蓟”。

       2. 割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暨”(a.与,及。b.至,到)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鬼服。《说文解字.鬼部》:「鬾,鬼服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小孩子鬼。《说文解字.鬼部》:「鬾,一曰小儿鬼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边、畔。  【组词】:「水际」、「边际」、「一望无际」。唐.李白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〉诗:「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」
    • 名词 前后交接之时。指在其间、在当时。《论语.泰伯》:「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。」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」
    • 名词 彼此之间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人际」、「国际」、「星际」、「校际」。
    • 名词 中间、里面。  【组词】:「脑际」。晋.陶渊明〈归园田居〉诗五首之一:「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」
    • 名词 机会、遭遇。  【组词】:「际遇」。
    • 动词 交接、会合。  【组词】:「风云际会」。《易经.泰卦.象曰》:「无往不复,天地际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游记〉:「萦青缭白,外与天际。」
    • 动词 当、值、逢。  【组词】:「际此危难」、「际此佳日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菊科蓟属植物的泛称。大草本,有刺针,叶互生。花顶生,呈穗状,紫红或白色,小花圆形。约有一百五十种。
    • 名词 地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,治所在渔阳,约当今国内河北省蓟县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蓟子训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继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心跳太快、太强或不规则的病:“使我至今病~。”

       2. 古同“悸”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冀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解剖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断:“~领而刎颈者不绝。”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副词 禾稻种得很密。《汉书.卷三八.齐悼惠王子传》:「深耕穊种,立苗欲疏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动物名。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鯷科。体侧扁如刀,尾纤细,银白色。口大,尾鳍不对称,腹部具棱鳞。分布于西太平洋。也称为「凤尾鱼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雨后或霜雪过后转晴。  【组词】:「雪霁」、「秋雨新霁」、「大雪初霁」。唐.杜甫〈阁夜〉诗:「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」
    • 动词 停止。  【组词】:「霁怒」。《汉书.卷七四.魏相传》:「相心善其言,为霁威严。」
    • 名词 晴朗的天气。宋.姜夔〈翠楼吟.月冷龙沙〉词:「西山外,晚来还卷,一帘秋霁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晴朗的。唐.祖咏〈清明宴司勳刘郎中别业〉诗:「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」宋.秦观〈春日〉诗五首之二:「一夕轻雷落万丝,霁光浮瓦碧参差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水边、水涯。  【组词】:「涯漈」。
    • 名词 海底深陷处。《元史.卷二一一.外夷传.瑠求传》:「西南北岸皆水,至彭湖渐低,近瑠求则谓之落漈。漈者,水趋下而不回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长跪。古人以两膝着地,坐在脚跟上为「坐」;直身而股不着脚跟为「跪」;跪而耸身挺腰为「跽」。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:「秦王跽曰:『先生不幸教寡人乎?』」唐.韩愈〈祭田横墓文〉:「跽陈辞而荐酒,魂髣髴而来享!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告诫。《说文解字.言部》:「誋,诫也。」《淮南子.缪称》:「目之精者,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誋。」汉.高诱.注:「誋,诫也,不可以教导戒人。」
    • 动词 禁忌。《玉篇.言部》:「誋,禁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至、及。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明诗》:「自商暨周,雅颂圆备。」《宋书.卷六七.谢灵运传.史臣曰》:「自建武暨乎义熙。」
    • 连词 与、及、和。  【组词】:「欢迎董事长暨夫人莅临指导。」《史记.卷六.秦始皇本纪》:「地东至海暨朝鲜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宋代有暨陶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水清净。

       2. 古同“寂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〔白~〕即“白鳍豚”,如“洞庭湖中有~~,稍类江豚而大过之,重者每一二千斤。”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稷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禾长穗。

       2. 禾长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jì(ㄐ一ˋ)

      (一)、同“霽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jì(ㄐ一ˋ)

      (一)、同“繼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jì(ㄐ一ˋ)

      (一)、蟬名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物名。鲤目鲤科。形似鲤,脊隆起,头口皆小,无须。腹大,白色,背青褐色。骨多,味美。较鲤鱼耐寒。产于淡海中。为常见的食用鱼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kòu ㄎㄡˋ

       ◎ 古同“怐”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久视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光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古书上常见的谷类植物:(1) 粟、小米。《尔雅.释草》:「粢,稷。」三国魏.孙炎.注:「稷,粟也。」(2)黍一类的作物。明.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卷一一.谷部.稷》:「稷与黍,一类二种也。黏者为黍,不黏者为稷。」(3)高粱。清.王念孙《广雅疏证.卷一零上.释草》:「稷穰谓之?。」疏证:「稷,今人谓之高粱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人认为稷是百谷之长,所以称谷神为「稷」。《字汇.禾部》:「稷,谷神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社稷」。
    • 名词 古代掌管农事的官。《书经.舜典》:「汝后稷,播时百谷。」唐.孔颖达.正义:「稷是五谷之长,立官主此稷事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稷嗣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一种形似黍,但性不黏的粮食作物。唐.释玄应《一切经音义.卷一五.十诵律》穄米引《说文解字》:「穄,糜也。似黍而不黏者。」《宋史.卷一七四.食货志上》:「谷之品七:一曰粟,二曰稻,三曰麦,四曰黍,五曰穄,六曰菽,七曰杂子。」南朝宋.鲍照〈园葵赋〉:「拂此苇席,炊彼穄粱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盘结于头顶或脑后的头发,有各种形状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云髻」、「倭堕髻」、「钻天髻」。唐.王建〈失钗怨〉诗:「镜中乍无失髻样,初起犹疑堕床上。」宋.刘辰翁〈宝鼎现.红妆春骑〉词:「又说向,灯前拥髻,暗滴鲛珠坠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经调配而成的药品或化学制品。  【组词】:「药剂」、「针剂」、「消毒剂」、「杀虫剂」、「防腐剂」。
    • 名词 一定的分量。唐.陆贽〈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〉之二:「盖以事逐情生,费从事广,物有剂而用无节,夫安得不乏乎?」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经过调配后的药物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他吃了这三剂中药后,病情已逐渐稳定。」、「小宝已接种了第三剂疫苗。」
    • 动词 调和。  【组词】:「调剂」。《后汉书.卷八零.文苑传下.刘梁传》:「和如羹焉,酸苦以剂其味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菊科蓟属植物的泛称。大草本,有刺针,叶互生。花顶生,呈穗状,紫红或白色,小花圆形。约有一百五十种。
    • 名词 地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,治所在渔阳,约当今国内河北省蓟县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蓟子训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希望。  【组词】:「希冀」、「冀望」。《楚辞.屈原.离骚》:「冀枝叶之峻茂兮,愿俟时乎吾将刈。」《汉书.卷六八.霍光传》:「冀其自新。」
    • 名词 国名。周代时所建,后灭于晋。
    • 名词 国内河北省的简称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同“暨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过河、渡河。《文选.曹植.赠白马王彪诗》:「伊洛广且深,欲济川无梁。」唐.李白〈行路难〉三首之一:「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」
    • 动词 救助。  【组词】:「救济」、「济助」、「济弱扶倾」、「劫富济贫」、「缓不济急」。
    • 动词 助益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无济于事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济水」、「济济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毛织地毡一类的东西。《尔雅.释言》:「氂,罽也。」宋.邢昺.疏:「罽者,织毛为之,若今之毛氍毹。」《聊斋志异.卷二.莲香》:「悉以罽毯贴地,百千笼烛,灿列如锦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植物名。十字花科荠属,一年或越年生草本。叶丛生,羽状分裂,有缺刻。花四瓣,色白。嫩叶可食,全草可为止血剂。也称为「荠菜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荸荠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水井上辘轳的横木,用以系汲水的绳索。一端系水桶,一端系重物,可以上下转动。《康熙字典.木部》:「檕当为桔槔上横木,所以转机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一种外形似刀的鱼。《说文解字.鱼部》:「鮆,刀鱼也,饮而不食。」宋.苏轼〈和文与可洋川园池.寒芦港〉诗:「还有江南风物否?桃花流水鮆鱼肥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嚐食、嚐滋味。《礼记.杂记下》:「小祥之祭,主人之酢也,哜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参见「觊幸」、「觊觎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“繫”的讹字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为赶时间,以猛火煮饭。《说文解字.火部》:「齌,炊餔疾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餔,日加申时食也。晚饭恐迟,炊之疾速,故字从火。」
    • 副词 疾、迅疾。《楚辞.屈原.离骚》:「荃不察余之中情兮,反信谗而齌怒。」汉.王逸.注:「齌,疾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物名。鲤目鲤科。形似鲤,脊隆起,头口皆小,无须。腹大,白色,背青褐色。骨多,味美。较鲤鱼耐寒。产于淡海中。为常见的食用鱼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鵋鶀:猫头鹰。《广韵.去声.志韵》:「鵋,鵋鶀,鸺鶹鸟,今之角鸱。」明.刘基《郁离子.蛇蝎》:「吴王夫差与群臣夜饮,有鵋鶀鸣于庭,王恶,使弹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ué ㄐㄩㄝˊ

       1. 木钉。

       2. 古同“楬”,小木桩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木制车辖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〔~木〕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叶椭圆形或卵圆形。枝条和叶子可提制栲胶,种子可榨油,叶可入药。亦称“檵花”、“纸末花”。

       2. 〔枸~〕古书上指“枸杞”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收割。《说文解字.禾部》:「穧,获刈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已经割下还没有扎束的农作物。《诗经.小雅.大田》:「彼有不获稚,此有不敛穧。」唐.孔颖达.正义:「穧者,禾之铺而未束者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生病。《广韵.上声.荠韵》:「癠,病也。」《礼记.玉藻》:「亲癠,色容不盛,此孝子之疏节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千里马。《说文解字.马部》:「骥,千里马也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老骥伏枥」。《庄子.秋水》:「骐骥骅骝,一日而驰千里。」
    • 名词 比喻杰出的人才。《晋书.卷八二.虞预传》: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,世不乏骥,求则可致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◎ 义未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鳜鱼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形容词 强直、强狠。《集韵.去声.至韵》:「懻,强直貌。」《史记.卷一二九.货殖传》:「人民矜懻忮,好气,任侠为奸,不事农商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参见「蘮蒘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同“骥”:“右骖赤~而左白仪。”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〔~汋(zhuó)〕井水时有时竭。

       2. 泉水涌出的样子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江豚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接续、接连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续」、「前仆后继」。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其还也。」宋.王禹偁〈对雪〉诗:「月俸虽无余,晨炊且相继。」
    • 动词 承续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承」、「继位」、「父死子继」。《礼记.中庸》:「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后续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继室」、「继父」、「继母」。
    • 副词 随后、跟着。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「继而有师命。」宋.陆游〈暴雨〉诗:「明日暴雨来,继以雷大震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宋代有继贤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动词 雨后或霜雪过后转晴。  【组词】:「雪霁」、「秋雨新霁」、「大雪初霁」。唐.杜甫〈阁夜〉诗:「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」
    • 动词 停止。  【组词】:「霁怒」。《汉书.卷七四.魏相传》:「相心善其言,为霁威严。」
    • 名词 晴朗的天气。宋.姜夔〈翠楼吟.月冷龙沙〉词:「西山外,晚来还卷,一帘秋霁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晴朗的。唐.祖咏〈清明宴司勳刘郎中别业〉诗:「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」宋.秦观〈春日〉诗五首之二:「一夕轻雷落万丝,霁光浮瓦碧参差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〔~鱼〕体侧扁,银灰色,有黑斑。口小无牙。生活在海洋中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动物名。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鯷科。体侧扁如刀,尾纤细,银白色。口大,尾鳍不对称,腹部具棱鳞。分布于西太平洋。也称为「凤尾鱼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千里马。《说文解字.马部》:「骥,千里马也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老骥伏枥」。《庄子.秋水》:「骐骥骅骝,一日而驰千里。」
    • 名词 比喻杰出的人才。《晋书.卷八二.虞预传》: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,世不乏骥,求则可致。」
    • 拼音:j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ié
    • 动词 揭发、攻击别人的隐私、缺点。  【组词】:「攻讦」、「讦人之短」。《论语.阳货》:「恶不孙以为勇者,恶讦以为直者。」
    • 拼音:jié
    • 形容词 疾驰。《广雅.释诂》:「偈,疾也。」《诗经.桧风.匪风》:「匪风发兮,匪车偈兮。」《文选.宋玉.高唐赋》:「偈兮若驾驷马,建羽旗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勇武。《广韵.入声.薛韵》:「偈,武也。」汉.扬雄《太玄经.卷六.?》:「辅其折,廅其缺,其人晖且偈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佛教文学的诗歌,无韵。音译相当于梵语gāthā的原文,义译为颂。每偈由四句构成。《五灯会元.卷一.五祖弘忍大满禅师》:「卢自秉烛,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,写一偈曰:『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』」
    • 拼音:jié
    • 动词 用绳或线相钩连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网」、「结绳」。
    • 动词 缔交、联合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婚」、「结识」、「缔结」、「集会结社」、「义结金兰」。
    • 动词 构成、形成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冤」、「结仇」。
    • 动词 建构、建造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庐」。唐.顾况〈闲居自述〉诗:「有山堪结屋,无地可容尘。」
    • 动词 凝聚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冰」、「凝结」、「冻结」。
    • 动词 植物长出果实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实累累」、「树上结了许多果子。」
    • 动词 终了、收束。  【组词】:「结案」、「了结」、「结帐」。
    • 名词 绳、线或带子所结成的纽。  【组词】:「领结」、「死结」、「蝴蝶结」。
    • 名词 忧伤思绪纠缠难解之处。  【组词】:「郁结」、「心有千千结」。唐.韦庄〈应天长.别来半岁音书绝〉词:「别来半岁音书绝,一寸离肠千万结。」
    • 名词 表示保证或负责的文件、字据。  【组词】:「具结」、「保结」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结实」[二]、「结结巴巴」、「结结实实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kuí
    • 动词 乖违、别离、分开。同「暌」。《玉篇.目部》:「睽,乖也。」《庄子.天运》:「三皇之知,上悖日月之明,下睽山川之精,中堕四时之施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睽,离也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张目注视的样子。参见「睽睽」条。
    • 名词 《易经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兑(?)下离(?)上。象睽违乖异之义。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形容词 平整、整齐。  【组词】:「修齐」、「良莠不齐」、「参差不齐」。唐.韦庄〈台城〉诗:「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完备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全」、「齐备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无它故焉,四者齐也。」唐.韩翃〈送客之潞府〉诗:「佳期别在春山里,应是人参五叶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整治、整理。《礼记.大学》:「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」
    • 动词 使同等、一致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名」。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.今日良宴会》:「齐心同所愿,含意俱未伸。」唐.杜牧〈阿房宫赋〉:「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水齐腰际」。宋.周邦彦〈夜飞鹊.河桥送人处〉词:「兔葵燕麦,向残阳、欲与人齐。」
    • 副词 共同、同时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唱」、「齐步」、「并驾齐驱」、「百花齐放」。唐.王勃〈滕王阁序〉: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」清.谭嗣同〈有感〉诗:「四万万人齐下泪,天涯何处是神州。」
    • 名词 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开、齐、合、撮」。
    • 名词 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,故址在今国内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
    • 名词 朝代名。参见「南齐」、「北齐」等条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明代有齐德成。
    •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祭祀前戒绝嗜欲、洁净身心,以示虔诚。同「斋」。《庄子.达生》:「臣将为鐻,未尝敢以耗气也,必齐以静心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肃敬、庄重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肃」。《诗经.大雅.思齐》:「思齐文王,所以圣也。」《论语.乡党》:「祭必齐如也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分量、剂量。通「剂」。《周礼.天官.亨人》:「亨人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多少之量。」
    • 名词 调配合金的比例。《周礼.冬官考工记.輈人》:「金有六齐: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;五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斧斤之齐。」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火齐」条。
    • 动词 调配、调制。同「剂」。《韩非子.定法》:「夫匠者,手巧也;而医者,齐药也。」宋.洪咨夔〈泥溪〉诗:「谁家刚齐饼,味过八珍烹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衣服的下摆。《论语.乡党》:「摄齐下堂,鞠躬如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黍稷等谷物。通「粢」。《诗经.小雅.甫田》:「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。」《礼记.祭统》:「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,以共齐盛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或为粢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代词 他、他们。用于第三人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听其自然」、「任其自生自灭」。《孟子.万章上》:「亲之,欲其贵也。」唐.韩愈〈师说〉:「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〈师说〉以贻之。」
    • 代词 他的、他们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人尽其才」、「各得其所」。晋.陶渊明〈五柳先生传〉:「亦不详其姓氏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这个、那样,表示指示。  【组词】:「查无其事」、「不厌其烦」。《文选.司马迁.报任少卿书》:「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。」
    • 副词 殆、大概,表示揣测。《礼记.檀弓上》:「吾今日其庶几乎?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论〉:「势之来,其生人之初乎!」
    • 副词 将,表示时间。《左传.庄公二十二年》:「五世其昌,并于正卿。」《管子.小匡》:「教训不善,政事其不治。」
    • 副词 岂、难道,表示反诘。《左传.僖公十年》:「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」唐.韩愈〈祭十二郎文〉:「如吾之衰者,其能久存乎?」
    • 副词 可、应该,表示期望。《左传.隐公三年》:「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!」《战国策.魏策四》:「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。」
    • 连词 若、如果,表示假设。《荀子.劝学》:「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之不近,庶人不服。」宋.苏轼〈留侯论〉:「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。」
    • 连词 还是、或是,表示选择。《庄子.养生主》:「是何人也?恶乎介也?天与?其人与?」《史记.卷四三.赵世家》:「秦诚爱赵乎?其实憎齐乎?物之甚者,贤主察之,秦非爱赵而憎齐也。」
    • 助词 发语词,无义。《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》:「其以沛为朕汤沐邑。」
    • 助词 然,语中助词。《诗经.秦风.小戎》:「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」
    • 助词 表示语气的加强。  【组词】:「尤其」、「极其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其石。
    • ,
    • 助词 置于语尾,表疑问的语气。《诗经.小雅.庭燎》:「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」《文选.苏武.诗四首之三》:「征夫怀往路,起视夜何其?」
    • 名词 人名用字。如汉代有郦食其(音ㄌㄧˋ ㄧˋ ㄐㄧ)。
    • ,
    • 助词 置于句中或句末。用于彼、何之后。《诗经.曹风.候人》:「彼其之子,不遂其媾。」《史记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赐!汝来何其晚也?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形容词 平整、整齐。  【组词】:「修齐」、「良莠不齐」、「参差不齐」。唐.韦庄〈台城〉诗:「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完备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全」、「齐备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无它故焉,四者齐也。」唐.韩翃〈送客之潞府〉诗:「佳期别在春山里,应是人参五叶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整治、整理。《礼记.大学》:「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」
    • 动词 使同等、一致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名」。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.今日良宴会》:「齐心同所愿,含意俱未伸。」唐.杜牧〈阿房宫赋〉:「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水齐腰际」。宋.周邦彦〈夜飞鹊.河桥送人处〉词:「兔葵燕麦,向残阳、欲与人齐。」
    • 副词 共同、同时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唱」、「齐步」、「并驾齐驱」、「百花齐放」。唐.王勃〈滕王阁序〉: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」清.谭嗣同〈有感〉诗:「四万万人齐下泪,天涯何处是神州。」
    • 名词 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开、齐、合、撮」。
    • 名词 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,故址在今国内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
    • 名词 朝代名。参见「南齐」、「北齐」等条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明代有齐德成。
    •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祭祀前戒绝嗜欲、洁净身心,以示虔诚。同「斋」。《庄子.达生》:「臣将为鐻,未尝敢以耗气也,必齐以静心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肃敬、庄重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肃」。《诗经.大雅.思齐》:「思齐文王,所以圣也。」《论语.乡党》:「祭必齐如也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分量、剂量。通「剂」。《周礼.天官.亨人》:「亨人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多少之量。」
    • 名词 调配合金的比例。《周礼.冬官考工记.輈人》:「金有六齐: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;五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斧斤之齐。」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火齐」条。
    • 动词 调配、调制。同「剂」。《韩非子.定法》:「夫匠者,手巧也;而医者,齐药也。」宋.洪咨夔〈泥溪〉诗:「谁家刚齐饼,味过八珍烹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衣服的下摆。《论语.乡党》:「摄齐下堂,鞠躬如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黍稷等谷物。通「粢」。《诗经.小雅.甫田》:「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。」《礼记.祭统》:「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,以共齐盛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或为粢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动词 愤怒。《尔雅.释言》:「懠,怒也。」《诗经.大雅.板》:「天之方懠,无为夸毗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动词 跨坐在动物或其他物体的上面。  【组词】:「骑马」、「骑车」、「骑虎难下」。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项王乃上马骑。」唐.李贺〈苦画短〉诗:「谁似任公子,云中骑碧驴。」
    • 动词 兼跨两处。  【组词】:「骑缝章」。宋.陆游〈村社祷晴有应〉诗:「爽气收回骑月雨,快风散尽满天云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乘坐的马。  【组词】:「坐骑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.卷一上.游天台山日记》:「取寒、明两岩道,由寺向西门觅骑。」
    • 名词 乘马作战的士卒。  【组词】:「铁骑」、「轻骑」。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。」唐.高适〈燕歌行〉:「胡骑凭陵杂风雨。」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人马的单位。唐.李白〈从军行〉:「突营射杀呼延将,独领残兵千骑归。」《三国演义.第四回》:「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。」
    • 拼音:q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qì
    • 参见「蟿螽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ruì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t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xì
    • 动词 悬系。《说文解字.糸部》:「系,悬也。」三国魏.曹植〈辅臣论〉:「群言系于口,而研核是非。」
    • 动词 接续、继承。《文选.班固.东都赋》:「系唐统,接汉绪。」
    • 名词 有一定秩序及联属关系的整体或组织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世系」、「太阳系」、「直系血亲」、「中古音系」。《新唐书.卷二零三.文艺传下.李贺传》:「李贺字长吉,系出郑王后。」
    • 名词 大学中所分的学术科别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中文系」、「哲学系」、「物理系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春秋时楚国有系益。
    • 拼音:xì
    • 动词 联缀、连接。  【组词】:「联系」、「维系」。《周礼.天官.大宰》:「以九两系邦国之名。」
    • 动词 逮捕、监禁。《汉书.卷七六.王章传》:「书遂上,果下廷尉狱,妻子皆收系。」元.关汉卿《裴度还带.第二折》:「累及好人,无故系狱。」
    • 动词 悬挂、牵挂。  【组词】:「系念」。《论语.阳货》:「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」《儒林外史.第一六回》:「科第居来,心只系乎两榜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绑、扣、结。  【组词】:「系鞋带」、「红绳系足」。
    • 拼音:yī
    • 形容词 美好盛大的样子。晋.陆云〈高冈〉诗四首之一:「瞻彼高冈,有猗其桐。」
    • 助词 语尾助词,无义。《诗经.魏风.伐檀》:「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,河水清且涟猗。」
    • 叹词 表示赞美的意思。相当于「啊」。《诗经.齐风.猗嗟》:「猗嗟昌兮,颀而长兮。」唐 .王维〈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〉:「猗哉至理之代也!吾徒可以酒合讌乐,考击锺鼓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春秋时鲁有猗顿。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加。《诗经.小雅.巷伯》:「杨园之道,猗于亩丘。」
    • 动词 依靠。通「倚」。《诗经.小雅.车攻》:「四黄既驾,两骖不猗。」唐.孔颖达.正义:「两骖之马不相依猗。」
    • 动词 束而采之。《诗经.豳风.七月》:「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,以伐远扬,猗彼女桑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猗傩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zhài
    • 名词 疾病。《尔雅.释诂下》:「瘵,病也。」唐.李白〈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〉:「年过耳顺,风瘵日加。」
    • 名词 肺结核。  【组词】:「痨瘵」。《聊斋志异.卷三.连城》:「未几,女病瘵,沉痼不起。」
    • 名词 灾害。《文选.木华.海赋》:「天纲浡潏,为凋为瘵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痛苦。《诗经.大雅.瞻卬》:「邦靡有定,士民其瘵。」
    • 拼音:zhì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zhì(ㄓˋ)

      (一)、[䱥魚]魚名。

    • 拼音:zī
    • 名词 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麦、菰等六种谷物的总称。《左传.桓公二年》:「粢食不凿,昭其俭也。」唐.孔颖达.正义:「粢,亦诸谷总名。」
    • 拼音:zī
    • 名词 盛黍稷的祭器。《说文解字.皿部》:「齍,黍稷器,所以祀者。」《周礼.天官.九嫔》:「凡祭祀,赞玉齍。」
    • 名词 黍稷。通「粢」。《周礼.春官.小宗伯》:「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,使六官之人共奉之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齍,读为粢。六粢谓六谷: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麦、苽。」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宠物百科 | 杂谈 词典 | 拼音 | 字典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