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老农十首》

淮上营屯尽偃戈,官军从此罢经过。
且书太史丰年瑞,不数周公异亩禾。
作品赏析
淮上营屯尽偃戈,官军从此罢经过。 且书太史丰年瑞,不数周公异亩禾。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,对于国家的兴衰,他有切身的体会。诗的首句“淮上营屯尽偃戈”,即表明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。安史之乱后,国家由盛转衰,如今边疆上屯兵休战,到处是偃旗息鼓,呈现出一派和平景象。第二句“官军从此罢经过”,表明从此不再战事,兵革为之一净,路途不再有军队的经过,这当然是值得庆幸的事。 诗的后两句“且书太史丰年瑞,不数周公异亩禾”,着重表达的是安定的农业收获和治国之道。“丰年瑞”典出《左传》,是说祥瑞之兆见于《春秋》书中,史官记载它以告后世。此句说明现在罢兵归田,太平兴旺的丰年景象就会出现,根本用不着像西周的周公那样,因为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同而有所分歧,甚至有的收成不好也强迫农民分到好田好地。这里就暗含着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。 这首诗,通篇议论说理,但并不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。这是因为诗中充满了具体形象,如“淮上营屯尽偃戈”、“官军从此罢经过”等句,就带有画意。诗人将这些议论说理熔铸在诗句中,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表达其思想观点。而形象思辩常常是抒情诗歌的重要手段。读这首诗又可以看出它不乏慷慨之气,并没有因为说理而损害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。 诗人以历史上的盛世作比,歌颂当时罢兵归田的景象,充满乐观精神。同时又通过“周公异亩禾”进行对比,暗讽当时的不公平世道。最后他深情地指出:丰年瑞兆不须“异亩”,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希望和祝愿。 这首诗以理立论,以议论出情,又以形象、意境来深化议论,显示了艺术表现力的多样性。同时,诗人以饱含感情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特定的时间、空间背景——淮上战场后的和平景象来表达其议论说理,这种手法也是相当成功的。
创作背景
《老农十首》是宋代诗人曾协创作的一组诗,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境遇。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农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。 在宋代,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农民是社会的基石。然而,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,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。曾协通过《老农十首》揭示了农民的艰辛,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。 同时,这组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平等现象。通过描绘老农的劳作和生活,曾协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权益,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。 因此,《老农十首》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对当时农村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反思,旨在唤起人们对农民境遇的关注和改善。
下一首
《朅来》
诗词关键字: 官军 太史 丰年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老农家贫在山住,耕种山田三四亩。
    苗疏税多不得食,输入官仓化为土。
    岁暮锄犁傍空室,呼儿登山收橡实。
    西江贾客珠百斛,船中养犬长食肉。
  • 2
    [宋]
    夺官分所甘,年来禄又绝。
    天公尚怜人,岁赍禾与麦。
    经冬雪屡下,根须连地脉。
    庖厨望饼饵,瓮盎思曲糵。
    一春百日旱,田作龟板拆。
    老农泪欲堕,无麦真无食。
    朱明候才兆,风雷起通夕。
    田中有人至,膏润已逾尺。
    继来不违愿,饱食真可必。
    民生亦何幸,天意每相恤。
    我幸又已多,锄耒坐不执。
    同尔乐丰穰,异尔苦税役。
    时闻吏号呼,手把县符赤。
    岁赋行自办,横敛何时毕。
  • 3
    [唐]
    十五事文翰,大儿轻孔融。
    长裾游邸第,笑傲五侯中。
    谏猎一朝寝,论边素未工。
    蹉跎潘鬓至,蹭蹬阮途穷。
    贷布怜宁与,无金命未通。
    王陵固似戆,郭最遂非雄。
    敛板辞群彦,回车访老农。
    咏诗怀洛下,送客忆山东。
    沈病魂神浊,清斋思虑空。
    羸将卫玠比,冷共邺侯同。
    草舍才遮雨,荆窗不碍风。
    梨教通子守,酒是远师供。
    扪虱欣时泰,迎猫达岁丰。
    原门唯有席,井饮但加葱。
    少壮矜齐德,高年觉宋聋。
    寓书先论懒,读易反求蒙。
    昔慕能鸣雁,今怜半死桐。
    秉心犹似矢,搔首忽如蓬。
    赤叶翻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