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秋山》

秋山复秋山,秋雨连山殷。
昨日战江口,今日战山边。
已闻右甄溃,复见左拒残。
旌旗埋地中,梯冲舞城端。
一朝长平败,伏尸遍冈峦。
北去三百舸,舸舸好红颜。
吴口拥橐驼,鸣笳入燕关。
昔时鄢郢人,犹在城南间。
作品赏析
这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的诗,从题目“秋山复秋山,秋雨连山殷”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战争环境的描写是非常残酷和惨烈的。下面我会根据诗句进行分析。 第一句“秋山复秋山”,表现了战争后的山野环境,秋天本来应该是安静而宁静的季节,但这里却因为战争的痕迹而显得异常沉重。而“秋雨连山殷”则更进一步地表现了战地的悲凉气氛,秋雨不断,似乎也在为战争的残酷哀鸣。 接下来的“昨日战江口,今日战山边”表明战争持续不断,无论是在江口还是山边,战争的痕迹无处不在。然后诗中提到了军队的溃败和士兵的死亡,“已闻右甄溃,复见左拒残”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。 随后“旌旗埋地中,梯冲舞城端”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,士兵的英勇抵抗和敌人的疯狂进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接着诗中又提到了长平之战,“一朝长平败,伏尸遍冈峦”,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,显示了战争的惨烈程度。 最后,诗中描绘了战败后的情景,“北去三百舸,舸舸好红颜。吴口拥橐驼,鸣笳入燕关”,战败后的船只载着残存的士兵向北撤退,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士兵也已经是疲惫不堪,失去了往日的雄风。 最后两句“昔时鄢郢人,犹在城南间”则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。鄢郢人曾经是这片土地上的居民,但现在他们却只能在战后的废墟上徘徊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环境的描写和士兵们的描述,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。它用沉重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,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的生活。
创作背景
顾炎武的《秋山》创作背景是清朝顺治二年(1645年),江南一带抗清斗争激烈,清军占领各地后进行了多次屠城,造成了惨重的伤亡。顾炎武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件,深感悲痛,因此创作了《秋山》等诗,来表达对故国和人民的思念和哀悼之情。在诗中,顾炎武借用了秋山的意象,表现出坚韧不屈、傲然挺立的民族精神,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。
上一首
《夏》
下一首
《秋山》
诗词关键字: 秋山 冈峦 百舸
相关诗词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