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谢《阴符经》勉送藏休上人二首》

事遂鼎湖遗剑履,时来渭水掷鱼竿。
欲知贤圣存亡道,自向心机反覆看。
一林霜雪未沾头,争遣藏休肯便休。
学尽世间难学事,始堪随处任虚舟。
作品赏析
这是一首诗,主要描绘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,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应对这些挑战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 首联“事遂鼎湖遗剑履,时来渭水掷鱼竿”,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。其中,“事遂鼎湖遗剑履”指的是作者曾经放弃了一些世俗的追求,如穿戴华丽、地位显赫等,而选择了更加自由、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;“时来渭水掷鱼竿”则表达了作者在时机成熟时,能够放下手中的一切,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 颔联“欲知贤圣存亡道,自向心机反覆看”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。其中,“贤圣存亡道”指的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,而“反覆看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反复思考和反思。作者认为,要想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,需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,不断地思考和反思,不断地探索和追求。 颈联“一林霜雪未沾头,争遣藏休肯便休”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坚韧和不屈。其中,“一林霜雪”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困苦,而“争遣藏休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和追求。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,作者也不会轻易放弃,而是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 尾联“学尽世间难学事,始堪随处任虚舟”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自信和勇气。其中,“学尽世间难学事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自信和勇气;“随处任虚舟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,以及对人生的坚韧和不屈的追求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,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自信和勇气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,更是一份宝贵的人生智慧。
创作背景
齐己的《谢《阴符经》勉送藏休上人二首》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佛教文化和文人交往有关。具体背景如下: 1. 佛教文化影响:唐代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,很多文人雅士与僧侣交往密切,互相交流思想与文化。齐己作为一位文人,与藏休上人这样的僧侣有很多交往,他们共同探讨佛法、哲理等。 2. 友人赠书:藏休上人送给齐己《阴符经》,这是一部古代兵法和谋略的经典之作。这可能激发了齐己的创作灵感,他因此写下这首诗作为答谢。 3. 诗歌创作传统:唐代诗歌繁荣,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、事物或事件的感慨。这首诗就是齐己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藏休上人赠送《阴符经》的感激之情。 综上所述,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佛教文化、文人交往和诗歌创作传统等多方面因素。
诗词关键字: 鱼竿 霜雪 存亡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其一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
    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
    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,十四为君妇,羞颜未尝开。
    低头向暗壁,千唤不一回。
    十五始展眉,愿同尘与灰。
    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
    十六君远行,瞿塘滟滪堆。
    五月不可触,猿声天上哀。
    门前迟行迹,一一生绿苔。
    苔深不能扫,落叶秋风早。
    八月胡蝶来,双飞西园草。
    感此伤妾心,坐愁红颜老。
    早晚下三巴,预将书报家。
  • 2
    [唐]
    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    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    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销磨。
    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  • 3
    [唐]
    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    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    单于北望拂云堆,杀马登坛祭几回。
    汉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亲归去来。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