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读史杂感》

莫定三分计,先求五等封。
国中惟指马,阃外尽从龙。
朝事归诸将,军需仰大农。
淮南数州地,幕府但歌钟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和歌颂军中良将的治军才能和忠诚。这首诗开头即明确指出:“莫定三分计,先求五等封。”作者主张应该既注重军事谋略,又注重赏罚分明,实行有效的封赏制度,激励士兵为国效命。这种理念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深刻总结,反映了中国古代将领在治理军队时的智慧和才能。 “国中惟指马,阃外尽从龙。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良将的敬仰之情。马是古代军队中的重要装备,指马即指明方向,表达了将领在军中的重要地位。而“阃外尽从龙”则表达了将领的威望和影响,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军队内部,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国家和社会。 “朝事归诸将,军需仰大农。”这两句体现了将领的职责和智慧。作者认为,应该让将领负责朝廷的事务,掌握军需物资的分配权。这样的安排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,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效率。同时,作者也强调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,即“军需仰大农”。 “淮南数州地,幕府但歌钟。”最后两句描绘了将领治理下的地方繁荣景象,体现了作者对将领的赞赏之情。作者用“淮南数州地”来比喻将领治理下的广大地区,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。而“幕府但歌钟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将领廉洁奉公、关心民众的赞扬,同时也暗示了将领在地方上的威望和影响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述良将的治军才能和忠诚,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将领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智慧和总结,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创作背景
《读史杂感》是清朝诗人吴伟业的诗作,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。顺治十年(1653年),清朝政权已经稳固,但江南地区反清复明的势力仍然存在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吴伟业作为一位前朝遗臣,深感痛苦和无奈。他选择“杜门不出”,决心仿效陶渊明,不再为清廷效力。 然而,当时的一些清朝官员,如大学士陈名夏、陈之遴等,却想借助吴伟业的文采来取悦清廷,让他出仕新朝。他们敦促吴伟业赴京就职,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在这样的情境下,吴伟业创作了《读史杂感》这首诗,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时的感慨和思考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可以查阅有关《读史杂感》的文献资料,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。
上一首
《句》
诗词关键字: 幕府 军需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清]
    仙佛茫茫两未成,只知独夜不平鸣。
    风蓬飘尽悲歌气,泥絮沾来薄幸名。
    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无—用是书生。
    莫因诗卷愁成谶,春鸟秋虫自作声。
  • 2
    [现代]
    向晓星辰数点斜,云中寒日似笼纱。
    空庭老树无人见,独背春风自著花。
  • 3
    [现代]
    窗前石笋碧嶙峋,便觉仙山不远人。
    一自青牛西去后,种松皆作担囊新。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