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偈颂五十一首》

三世诸佛不知有,覆水难收。
狸奴白牯却知有,头上安头。
白日西沈,黄河北流。
推倒门前案山子,从教坐地看扬州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通篇用典而浑然不觉,借佛事以反映世事,寓意深微,扑朔迷离,是好诗。 首联“三世诸佛不知有,覆水难收。狸奴白牯却知有,头上安头”,两句都是佛家语,而狸奴白牯则是凡俗意象。佛家讲三世诸佛,是说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所有的佛。覆水难收,表示事情已成定局,无法挽回。这两句是说:三世诸佛如来不知有,已成过去;覆水难收,已成定局,无法挽回。而我这个猫奴白牯却知道有,因为在我看来,佛祖狸奴白牯都是我的头,无高无低。这一联是诗人用狸奴白牯与三世诸佛比较,表现众生平等,泯灭差别、高下的主题。下一联“白日西沈,黄河北流”,运用两组对照的两幅画面表现世态炎凉:西沉的太阳、北流的长河象征着大唐帝国过去的繁荣、历史的盛世;西沉和北流又寓示着盛世已去、物是人非;与此相反,狸奴白牯无忧无虑地在其头上安然地躺卧着头——一如既往。在这里,“安然”的意象在诗人眼里竟然等同于三世诸佛。对此景与彼情之间的巨大反差,诗中“覆水难收”的寓意不言自明。尾联“推倒门前案山子,从教坐地看扬州”,运用达摩东来、面壁修行的故事。“案山子”,道家修炼术语,指家居处后面的山峰。“推倒门前案山子”,也即达摩面对的“面壁”。传说中“推倒门前案山子”就意味着飞升成仙。然而在此诗中却成为无案可山、不能修行的无奈象征;与“覆水难收”一同表现出世事的逆转。而这无山可推的境况与其无动于衷地坐地看扬州的狸奴白牯相比,诗人更突显出满腹的无奈和悲情。 全诗从“覆水难收”一语生发出来,用狸奴与佛祖作比,用西沉的太阳、北流的长河寓示世事变迁无常,通过一组对比鲜明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逝去的悲慨,和空漠处之无可奈何的心境。“三世诸佛”及狸奴白牯已经没有“案山子”,人生与佛亦本不相干。“狸奴白牯”当秋祭神,莫起私情”则是指归田园之意;对此种种,“覆水难收”了,“从教坐地看扬州”则是对失落之感的又一次强化和申述。这首诗扑朔迷离,是好诗;但因为诗意扑朔迷离而难以索解,更是好诗。诗人深意未明,诗人之意趣也就超越了鉴赏者的范围而飘渺于千古之间。
创作背景
《偈颂五十一首》是宋朝诗人释大观所作的一组诗歌。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词传统有关。释大观作为一位佛教僧侣,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法教义的理解和感悟。这些诗歌也可能用于佛教仪式或讲经活动中,作为弘扬佛法的一种方式。 每一首偈颂都是独立的,可能有各自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。这些诗歌通过运用象征、隐喻等修辞手法,探讨了生命、自然、宇宙等方面的主题,展示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。 由于历史记载有限,无法确定每一首偈颂的具体创作背景。然而,可以肯定的是,这些诗歌是在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。
诗词关键字: 坐地 从教 推倒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山路奇支斜石磴危,不愁行苦苦相思。
    冰销远涧怜清韵,雪远寒峰想玉姿。
    莫听凡歌春病酒,休招闲客夜贪棋。
    如松匪石盟长在,比翼连襟会肯迟。
    虽恨独行冬尽日,终期相见月圆时。
    别君何物堪持赠,泪落晴光一首诗。
  • 2
    [元]
    林壑八年闲,吟残山色。
    无处烟霞不相识。
    真欢清福,举世谁人曾得。
    天教分付与,云庄客。
    万里侯封,九华仙伯。
    未必情浓似吾适。
    扁舟风月,好景初无今昔。
    遐龄原不在,餐松柏。
    内张文忠公祠。
    碑额最上层刻张养浩自寿词,草书。
    下题八分书七聘堂记四字,记文,正书,苏天爵撰。
    碑阴有虞集五言古诗一首。
    词综补遗卷十八又录张养浩行香子一叶舟轻一首乃东坡词之误
  • 3
    [汉]
    微风清扇。
    云气四除。
    皎皎亮月。
    丽于高隅。
    兴命公子。
    携手同车。
    龙骥翼翼。
    扬镳踟蹰。
    肃肃宵征。
    造我友庐。
    光灯吐辉。
    华幔长舒。
    鸾觞酌醴。
    神鼎烹鱼。
    弦超子野。
    叹过绵驹。
    流咏太素。
    俯赞玄虚。
    孰克英贤。
    与尔剖符。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
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