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jī zuò
繁体字:箕坐 意思:犹箕踞。两腿张开坐着,形如簸箕。 ▶汉·王充《论衡•率性》:“南越王·赵佗本汉贤人也,化南夷之俗,背畔王制,椎髻箕坐,好之若性。” ▶三国·魏·应璩《与崔援书》:“昔戴叔鸾箕坐见边文礼,此皆衰世之慢行也。” ▶宋·委心子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•婚兆门•辛秘绿衣》:“辛秘五经及第后,常州赴婚,行至陕,困息于木阴傍,有丐者箕坐,访辛行止。” ▶清《今世说•简 详细释义:两足舒展如箕的坐姿。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。后亦用于指傲慢不敬的态度。汉?王充?论衡?率性:『背畔王制,椎髻箕坐。』三国?魏?应璩?与崔元书:『昔戴叔鸶箕坐见边文礼,此皆衰世之慢行也。』亦作『箕倨』、『箕踞』。
造句:暂无 首字母缩写:jz
【拼音】jīzu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