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拼音大全 j是什么意思 ji的汉字 ji第一声有什么字

ji第一声有什么字(jī)

    • 拼音:bǔ

      bǔ ㄅㄨˇ

       ◎ 〔~吩〕一种有机化合物,是叶绿素,血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ch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cuò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县名,在今中国四川省邛崃县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cuò ㄘㄨㄛˋ

       ◎ 古同“厝”。

    • 拼音:gé
    • 动词 遮断、阻塞。《说文解字.阜部》:「隔,塞也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阻隔」、「分隔」。《后汉书.卷三三.郑弘传》:「帝问知其故,遂听置云母屏风,分隔其闲。」
    • 动词 距离、间隔。  【组词】:「相隔千里」、「隔两天再说吧!」。《新唐书.卷一.高祖本纪》:「今江都隔远,后期奈何?」唐.李商隐〈无题〉诗:「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。」
    • 动词 改变、变异。《续汉书志.第二三.郡国志五》赞曰:「称号迁隔,封割纠纷。」
    • 拼音:gu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用筷子夹取物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guī ㄍㄨㄟˉ

       ◎ 载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底座,用以托物的器具。《说文解字.丌部》:「丌,下基也。荐物之丌,象形。」如「典」、「畀」、「巽」等字下半部皆为此字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唐代有丌士能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讽刺、责备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讥笑」、「讥讽」。《文选.班固.典引》:「微文刺讥,贬损当世。」唐.韩愈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〉诗:「人皆讥造次,我独赏专精。」
    • 动词 盘问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关市讥而不征,泽梁无禁,罪人不孥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古代战争时,宰杀有毛的畜牲祭神称为「刉」。《周礼.秋官.士师》:「凡刉珥,则奉犬牲。」汉.郑玄.注:「衅礼之事,用牲,毛者曰刉,羽者曰衈。」
    • 动词 刺杀、割取。《山海经.中山经》:「肥牲祠之,……刉一牝羊,献血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哔叽」条。
    • 状词 形容蝉或鸟叫声。  【组词】:「蝉儿叽叽的叫。」
    • 状词 参见「叽哩咕噜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不圆的珠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珠玑」、「明玑」。《文选.李斯.上书秦始皇》:「傅玑之珥、阿缟之衣、锦绣之饰,不进于前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天文仪器「璇玑玉衡」上转动的部分。  【组词】:「玑衡抚辰仪」(清乾隆所制的浑天仪)。《书经.舜典》:「在璿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」
    • 名词 星名。古指北斗的第三星。今称为「天玑」。《史记.卷二七.天官书》「北斗七星」句下司马贞索隐引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「斗,第一天枢,第二旋,第三玑,……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五谷歉收的荒年。《说文解字.食部》:「饥,谷不熟为饥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饥荒」、「饥馑」。清.蒋士铨〈鸣机夜课图记〉:「先外祖家素不润,历年饥大凶,益窘乏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饿。通「饥」。《商君书.战法》:「民倦且饥渴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肉。  【组词】:「面黄肌瘦」。《汉书.卷七四.丙吉传》:「介之推割肌以存君。」
    • 名词 皮肤。《文选.宋玉.登徒子好色赋》:「肌如白雪。」《西游记.第七二回》:「佳人洗处冰肌滑,涤荡尘烦玉体新。」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肌肉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织布的器具。《史记.卷七一.樗里子甘茂传》:「其母投杼下机,踰墙而走。」唐.杜牧〈杜秋娘〉诗:「寒衣一匹素,夜借邻人机。」
    • 名词 机器的通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打字机」、「发电机」。
    • 名词 飞机的简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客机」、「战斗机」、「停机坪」。
    • 名词 时宜、际会。  【组词】:「随机应变」、「勿失良机」。唐.骆宾王〈在狱咏蝉诗.序〉:「候时而来,顺阴阳之数;应节为变,审藏用之机。」
    • 名词 事物发生、变化的原由。  【组词】:「动机」。《礼记.大学》:「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,其机如此。」
    • 名词 存于内心的欲望、俗念。  【组词】:「心机」。唐.李白〈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〉诗:「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重要的、秘密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军事机密」、「机要秘书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巧诈、智巧。  【组词】:「机智」、「机巧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一种民间藉求神占卜以解决心中疑难的方法。俗称为「扶乩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地。  【组词】:「采石矶」、「燕子矶」。唐.张旭〈桃花谿〉诗:「隐隐飞桥隔野烟,石矶西畔问渔船。」
    • 动词 以石激水,引申为激动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亲之过小而怨,是不可矶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柱子上的支承大梁的方木,即枓:“短者以为朱儒~栌。”

       2. 悬挂秤的横木:“步行,从市过,见屠肉~。”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动物名。鸟纲鸡形目。常见家禽,品种很多。嘴短,上嘴稍弯曲。头部有红色肉冠,雄鸡较大。翅短,飞行能力不佳。  【组词】:「母鸡」、「土鸡」、「来亨鸡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同“刉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jī(ㄐ一)

      (一)、[㚻姦]雞奸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步行时所遗留的印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足迹」、「踪迹」、「匿迹」、「绝迹」。唐.韦应物〈寄全椒山中道士〉诗:「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。」
    • 名词 事物的遗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痕迹」、「笔迹」、「墨迹」、「迹象」。《吕氏春秋.慎行论.疑似》:「疑似之迹,不可不察。」
    • 名词 前人留下来的事物、功业。晋.陶渊明〈赠羊长史诗〉:「贤圣留余迹,事事在中都。」
    • 动词 考察、探究。《楚辞.屈原.九章.惜诵》:「言与行其可迹兮,情与貌其不变。」《汉书.卷四八.贾谊传》:「臣窃迹前事,大抵强者先反。」
    • 动词 遵循、仿效。《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「都邑游侠,张赵之伦,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 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蓄存、储藏。  【组词】:「囤积」、「积货逐利」。
    • 动词 累聚。  【组词】:「聚积」、「淤积」、「日积月累」。《易经.系辞下》:「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。」《荀子.劝学》:「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」
    • 动词 阻滞、滞碍。《庄子.天道》:「天道运而无所积,故万物成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长久累存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积怨」、「积习」。南朝梁.王僧孺〈春怨诗〉:「积愁落芳鬓,长啼坏美目。」
    • 名词 数与数相乘的得数。如三乘五等于十五;十五为「积」。也称为「积数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参见「咭当当」、「咭叮当」、「咭咭呱呱」、「咭吱咯吱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古人盘发髻所用的簪。  【组词】:「玉笄」。《史记.卷四三.赵世家》:「其姊闻之,泣而呼天,摩笄自杀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木头鞋。  【组词】:「木屐」。北齐.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「驾长檐车,跟高齿屐。」
    • 名词 鞋的通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草屐」、「锦屐」。宋.陆游〈长歌行〉:「消磨日月几緉屐,陶铸唐虞一杯酒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古代对妇女的美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美姬」、「虞姬」、「戚姬」。唐.李白〈金陵酒肆留别〉诗:「风吹柳花满店香,吴姬压酒唤客尝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对妾的通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侍姬」、「宠姬」。《史记.卷六.秦始皇本纪》:「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,见吕不韦姬,悦而取之,生始皇。」
    • 名词 旧称从事歌舞表演的女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歌舞姬」。《红楼梦.第五回》:「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姬嘉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参见「剞劂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参见「犄角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将麻或其他纤维搓成细线,引申为纺织的意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纺绩」、「绩麻」。《诗经.陈风.东门之枌》:「不绩其麻,市也婆娑。」唐.韩愈〈圩者王承福传〉:「若布与帛,必蚕绩而后成者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功业、成效。  【组词】:「功绩」、「成绩」、「战绩」。《列子.杨朱》:「鲧治水土,绩用不就,殛诸羽山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建筑物的底部。  【组词】:「墙基」、「地基」、「路基」。
    • 名词 事物的根本。  【组词】:「根基」。《诗经.小雅.南山有台》:「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」
    • 名词 化学上指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羟基」、「氢基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根本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基数」、「基层」。《汉书.卷八一.匡衡传》:「正基兆而防未然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形容词 饿。《说文解字.食部》:「饥,饿也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饥饿」、「饥渴」、「饥肠辘辘」。唐.孟郊〈蚊〉诗:「五月中夜息,饥蚊尚营营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饥恬。「饥」的异体字(05328)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三国时魏国有嵇康。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唧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(賫)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怀抱着,带着:~恨。~持(拿着)。~志而没(mò)(志未遂而死去)。

       2. 把东西送给别人:~发(资助)。~赏。~盗粮(把粮食送给盗贼,喻帮助敌人做坏事)。

       3.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:“行者~,居者送”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同“笄”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期2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同“嵇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登上、升上。唐.高适〈送裴别将之安西〉诗:「绝域眇难跻,悠然信马蹄。」宋.苏轼〈水调歌头.昵昵儿女语〉词:「跻攀寸步千险,一落百寻轻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步行时所遗留的印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足迹」、「踪迹」、「匿迹」、「绝迹」。唐.韦应物〈寄全椒山中道士〉诗:「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。」
    • 名词 事物的遗痕。  【组词】:「痕迹」、「笔迹」、「墨迹」、「迹象」。《吕氏春秋.慎行论.疑似》:「疑似之迹,不可不察。」
    • 名词 前人留下来的事物、功业。晋.陶渊明〈赠羊长史诗〉:「贤圣留余迹,事事在中都。」
    • 动词 考察、探究。《楚辞.屈原.九章.惜诵》:「言与行其可迹兮,情与貌其不变。」《汉书.卷四八.贾谊传》:「臣窃迹前事,大抵强者先反。」
    • 动词 遵循、仿效。《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「都邑游侠,张赵之伦,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 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一个周期的时间。同「期」。《说文解字.禾部》:「稘,复其时也。……《唐书》曰:『稘三百有六旬。』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皆假期为之,期行而稘废矣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不整齐的田亩。明.张自烈《正字通.田部》:「井田为正,零田不可井者为畸。」
    • 名词 零余的数目。  【组词】:「畸零」。《资治通监.卷二零八.唐纪二十四.中宗神龙元年》:「是岁,户部奏天下户六百一十五万,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有畸。」
    • 名词 偏、邪。《荀子.天论》:「故道之所善,中则可从,畸则不可为,匿则大惑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不正常的、不整齐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畸形」。《荀子.天论》:「墨子有见于齐,无见于畸。」唐.杨倞.注:「畸,谓不齐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功业。通「绩」。《集韵.入声.锡韵》:「积,功名。通作绩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鷄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筛米去糠的圆形竹器。俗称为「簸箕」。宋.陆游〈箕卜〉诗:「持箕畀灶婢,弃笔卧墙隅。」
    • 名词 收集垃圾的器具。  【组词】:「畚箕」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:「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。」
    • 名词 星座名。二十八星宿之一。东方青龙七宿的最后一宿,由四颗星组成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箕堪。
    • 动词 聚、取。《史记.卷八九.张耳陈余传》:「头会箕敛,以供军费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〔~~〕象声词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金圭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哔叽」条。
    • 状词 形容蝉或鸟叫声。  【组词】:「蝉儿叽叽的叫。」
    • 状词 参见「叽哩咕噜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调味用的细碎辛辣食物或菜末。元.关汉卿《望江亭.第一折》:「这出家的要餐松啗柏,熬齑受淡。」
    • 动词 粉碎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齑骨粉身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国都,或古代君王所管辖的地方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京畿」、「王畿」、「近畿」、「畿辅」。《晋书.卷二三.乐志下》:「神化感无方,髦才盈帝畿。」
    • 名词 疆界、疆域。《诗经.商颂.玄鸟》:「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。」唐.宋之问.〈送李侍御〉诗:「南登指吴服,北走出秦畿。」
    • 名词 门限、门槛。唐.韩愈〈谴疟鬼〉诗:「清波为裳衣,白石为门畿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jī(05322)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停留、延迟、拖延。南朝梁.简文帝〈陇西行〉三首之三:「回山时阻路,绝水亟稽程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二四.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「圣旨发回原籍,不敢稽留,收拾轿马和家眷起身。」
    • 动词 积存、囤积。《史记.卷三零.平准书》:「蓄积余业,以稽市物。」
    • 动词 考证、考核、查考。  【组词】:「稽查」。《晋书.卷三五.裴秀传》:「博学稽古,自少知名。」
    • 动词 计较、责难。《汉书.卷四八.贾谊传》:「妇姑不相说,则反唇而相稽。」
    • 动词 卜问。《书经.洪范》:「稽疑,择建立卜筮人。」《楚辞.王逸.卜居章句序》:「稽问神明,决之蓍龟。」
    • 名词 准则、楷模。《老子.第六五章》:「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亦稽式。」《荀子.儒效》:「千举万变,其道一也,是大儒之稽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春秋时秦国有稽黄。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稽首」、「稽颡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古同“几”,接近;几乎。

       2. 察,查讯。

       3. 精详;严谨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兽角一俯一仰的样子。《说文解字.角部》:「觭,角一俛一仰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单数。通「奇」。《庄子.天下》:「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,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单独的。《汉书.卷二七.五行志中之下》:「遂要崤厄,以败秦师,匹马觭轮无反者,操之急矣。」唐.颜师古.注:「觭,只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〔~踞〕同“箕踞”,古人席地而坐时伸开两脚,其形如箕。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式,如“文颓然~~,傍若无人。”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

      ◎ 义未详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

      ◎ 同“击”(日本汉字)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

       1. 持;带;送。《战国策•齐策四》:“ 齐王 闻之,君臣恐惧,遣太傅赍黄金千斤,文车二驷,服剑一,封书谢 孟尝君 。”

       2. 抱着,怀着。 唐 黄滔 《祭崔补阙文》:“賫志殁地,其痛何如?”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只身一人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1. 古同“忌”。

       2. 志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同“諆”,谋划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参见「襞襀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水势受阻而喷溅。  【组词】:「激起浪花」、「波涛相激」。
    • 动词 使有所感发或变化。  【组词】:「刺激」、「激励」、「劝将不如激将」、「激怒」。《史记.卷七九.范雎蔡泽传》:「然二子不困戹,恶能激乎?」
    • 动词 身体突然受到雨或冷水的刺激。《红楼梦.第三零回》:「他这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?」
    • 形容词 言行率直、急切。  【组词】:「激切」、「偏激」。
    • 副词 强烈、急剧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激增」、「激涨」、「激战」。唐.李朝威〈柳毅传〉:「千雷万霆,激绕其身,霰雪雨雹,一时皆下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激章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升、登。《书经.顾命》:「王麻冕黼裳,由宾阶隮。」《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「累层构而遂隮,望北辰而高兴。」
    • 动词 坠下、坠落。《书经.微子》:「今尔无指,告予颠隮。」
    • 名词 虹。《诗经.鄘风.蝃蝀》:「朝隮于西,崇朝其雨。」
    • 名词 由山谷中涌升上来的云气。宋.苏轼〈过庐山下〉诗:「群隮相应和,勇往争骖驔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蓄存、储藏。  【组词】:「囤积」、「积货逐利」。
    • 动词 累聚。  【组词】:「聚积」、「淤积」、「日积月累」。《易经.系辞下》:「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。」《荀子.劝学》:「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」
    • 动词 阻滞、滞碍。《庄子.天道》:「天道运而无所积,故万物成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长久累存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积怨」、「积习」。南朝梁.王僧孺〈春怨诗〉:「积愁落芳鬓,长啼坏美目。」
    • 名词 数与数相乘的得数。如三乘五等于十五;十五为「积」。也称为「积数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祭祀鬼神,祈求福泽。《列子.说符》:「楚人鬼而越人禨。」唐.柳宗元〈永州龙兴寺息壤记〉:「永州居楚越间,其人鬼且禨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织布的器具。《史记.卷七一.樗里子甘茂传》:「其母投杼下机,踰墙而走。」唐.杜牧〈杜秋娘〉诗:「寒衣一匹素,夜借邻人机。」
    • 名词 机器的通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打字机」、「发电机」。
    • 名词 飞机的简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客机」、「战斗机」、「停机坪」。
    • 名词 时宜、际会。  【组词】:「随机应变」、「勿失良机」。唐.骆宾王〈在狱咏蝉诗.序〉:「候时而来,顺阴阳之数;应节为变,审藏用之机。」
    • 名词 事物发生、变化的原由。  【组词】:「动机」。《礼记.大学》:「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,其机如此。」
    • 名词 存于内心的欲望、俗念。  【组词】:「心机」。唐.李白〈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〉诗:「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重要的、秘密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军事机密」、「机要秘书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巧诈、智巧。  【组词】:「机智」、「机巧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不圆的珠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珠玑」、「明玑」。《文选.李斯.上书秦始皇》:「傅玑之珥、阿缟之衣、锦绣之饰,不进于前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天文仪器「璇玑玉衡」上转动的部分。  【组词】:「玑衡抚辰仪」(清乾隆所制的浑天仪)。《书经.舜典》:「在璿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」
    • 名词 星名。古指北斗的第三星。今称为「天玑」。《史记.卷二七.天官书》「北斗七星」句下司马贞索隐引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「斗,第一天枢,第二旋,第三玑,……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将麻或其他纤维搓成细线,引申为纺织的意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纺绩」、「绩麻」。《诗经.陈风.东门之枌》:「不绩其麻,市也婆娑。」唐.韩愈〈圩者王承福传〉:「若布与帛,必蚕绩而后成者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功业、成效。  【组词】:「功绩」、「成绩」、「战绩」。《列子.杨朱》:「鲧治水土,绩用不就,殛诸羽山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〔鎡~〕鋤名。也作“鎡基”、“鎡其”、“茲其”。

      详细解释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地。  【组词】:「采石矶」、「燕子矶」。唐.张旭〈桃花谿〉诗:「隐隐飞桥隔野烟,石矶西畔问渔船。」
    • 动词 以石激水,引申为激动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亲之过小而怨,是不可矶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马络头,套住马口的嘴套。《文选.曹植.白马篇》:「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小女孩的发髻。《礼记.内则》:「翦发为鬌,男角女羁。」
    • 名词 寄居在外的旅客。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「单献公弃亲用羁。」晋.杜预.注:「羁,寄客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羁栩。
    • 动词 系绑、拘击。《文选.贾谊.吊屈原文》:「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,岂云异夫犬羊。」
    • 动词 拘束、牵绊。  【组词】:「羁绊」、「羁束」、「放荡不羁」。《史记.卷六三.老子韩非传》:「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,无为有国者所羁,终身不仕,以快吾志焉。」《资治通监.卷二四二.唐纪五十八.穆宗长庆元年》:「进退皆言朅牵,意见悉遭蔽塞。」
    • 动词 停留。《聊斋志异.卷一零.葛巾》:「妾处耳目多,不可久羁,蹈隙当复来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竹名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赍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前人留下来的事物,多指建筑、文物而言。同「迹」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事迹」、「遗迹」、「名胜古迹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动物名。鸟纲鸡形目。常见家禽,品种很多。嘴短,上嘴稍弯曲。头部有红色肉冠,雄鸡较大。翅短,飞行能力不佳。  【组词】:「母鸡」、「土鸡」、「来亨鸡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讽刺、责备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讥笑」、「讥讽」。《文选.班固.典引》:「微文刺讥,贬损当世。」唐.韩愈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〉诗:「人皆讥造次,我独赏专精。」
    • 动词 盘问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关市讥而不征,泽梁无禁,罪人不孥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白枣。

       2.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木材用做大车轴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ì ㄐㄧˋ

       ◎ 断木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耕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整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鸡”(日本汉字)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五谷歉收的荒年。《说文解字.食部》:「饥,谷不熟为饥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饥荒」、「饥馑」。清.蒋士铨〈鸣机夜课图记〉:「先外祖家素不润,历年饥大凶,益窘乏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饿。通「饥」。《商君书.战法》:「民倦且饥渴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钩上的倒刺。

       2. 大镰刀:“~凿棘矜。”

       3. 弩上发箭的机关:“若夫工匠为连~运开。”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1. 讦,揭发别人的阴私。

       2. 诈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马口中的缰绳。《玉篇.革部》:「鞿,缰在口。」唐.韩愈〈山石〉诗:「人生如此自可乐,岂必局束为人鞿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登上、升上。唐.高适〈送裴别将之安西〉诗:「绝域眇难跻,悠然信马蹄。」宋.苏轼〈水调歌头.昵昵儿女语〉词:「跻攀寸步千险,一落百寻轻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动词 赠送。《文选.李斯.上书秦始皇》:「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。」《乐府诗集.卷七三.杂曲歌辞十三.古辞.焦仲卿妻》:「齎钱三百万,皆用青丝穿。」
    • 动词 拿、持。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「于是齎牛酒诣道真。」
    • 动词 挟抱、怀持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齎志以殁」。南朝宋.鲍照〈代蒿里行〉:「齎我长恨意,归为狐兔尘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方言,疳积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雞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用来调味的辛辣食物或菜末。同「齑」。《三国志.卷二九.魏书.方技传.华佗传》:「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虀大酢,从取三升饮之,病自当去。」
    • 名词 细切的咸菜、酱菜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六.唐解元一笑姻缘》:「若向其间寻稳便,一壶浊酒一餐虀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羈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切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马络头,套住马口的嘴套。同「羁」。《韩诗外传.卷七》:「如皆守社稷,则孰负羇絷而从,如皆从,则孰守社稷。」
    • 名词 寄居在外地的旅客。同「羁」。《左传.昭公十三年》:「为羇终世,可谓无民。」
    • 动词 寄居、作客。同「羁」。  【组词】:「羇身海外」。唐.杜甫〈第五弟丰独在江左〉诗:「乱后嗟吾在,羇栖见汝难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调味用的细碎辛辣食物或菜末。元.关汉卿《望江亭.第一折》:「这出家的要餐松啗柏,熬齑受淡。」
    • 动词 粉碎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齑骨粉身」。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坚。

    • 拼音:jī
    • 名词 马络头,套住马口的嘴套。《文选.曹植.白马篇》:「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」
    • 名词 古代小女孩的发髻。《礼记.内则》:「翦发为鬌,男角女羁。」
    • 名词 寄居在外的旅客。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「单献公弃亲用羁。」晋.杜预.注:「羁,寄客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羁栩。
    • 动词 系绑、拘击。《文选.贾谊.吊屈原文》:「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,岂云异夫犬羊。」
    • 动词 拘束、牵绊。  【组词】:「羁绊」、「羁束」、「放荡不羁」。《史记.卷六三.老子韩非传》:「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,无为有国者所羁,终身不仕,以快吾志焉。」《资治通监.卷二四二.唐纪五十八.穆宗长庆元年》:「进退皆言朅牵,意见悉遭蔽塞。」
    • 动词 停留。《聊斋志异.卷一零.葛巾》:「妾处耳目多,不可久羁,蹈隙当复来。」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古书上说的一种像乌鸦而苍白色的鸟。亦称“鶶鷵”。

    • 拼音:jī

      jī ㄐㄧˉ

       ◎ 同“羈”。
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敲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击钟」、「击打」、「击球」、「击掌为誓」。《文选.颜延之.阳给事诔》:「金柝夜击,和门昼扃。」
    • 动词 攻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攻击」、「袭击」、「狙击」、「游击」、「追击」。《左传.僖公三十年》:「子犯请击之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三月,攻下邑,拔之。还击丰,不下。」
    • 动词 碰、接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撞击」、「目击」、「触击短打」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自井中取水。  【组词】:「汲水」、「汲引」。唐.柳宗元〈晨诣超师院读禅经〉诗:「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服。」元.卢挚〈蟾宫曲.奴耕婢织生涯〉曲:「有客来,汲清泉,自煮茶芽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汲黯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名词 植物名:(1) 忍冬科接骨木属,灌木状草本。叶对生,有锯齿。夏日开小花,花开有杯状的黄色腺体,浆果为红色而圆。多生于原野间。茎、叶及根为驱风药,治手足偏风、腰痛等。俗称为「接骨草」。(2) 参见「白芨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形容词 危殆。通「岌」《庄子.天地》:「殆哉圾乎天下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参见「垃圾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参见「唧唧」、「唧啧」等条。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唧筒」条。
    • 动词 以唧筒抽取或喷射液体。  【组词】:「他用唧筒唧水灭火。」
    • 状词 参见「唧唧咕咕」条。
    • 拼音:j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互相击中。《周礼.冬官考工记.庐人》:「毄兵同强。」
    • 动词 拂拭。《周礼.冬官考工记.弓人》:「和弓毄摩。」汉.郑玄.注:「和,犹调也。毄,拂也。将用弓必先调之、拂之、摩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参见「炭墼」、「土墼」等条。
    • 拼音:jí
    • 动词 敲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击钟」、「击打」、「击球」、「击掌为誓」。《文选.颜延之.阳给事诔》:「金柝夜击,和门昼扃。」
    • 动词 攻打。  【组词】:「攻击」、「袭击」、「狙击」、「游击」、「追击」。《左传.僖公三十年》:「子犯请击之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三月,攻下邑,拔之。还击丰,不下。」
    • 动词 碰、接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撞击」、「目击」、「触击短打」。
    • 拼音:jǐ
    • 形容词 询问数量的多少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个人」、「几点钟」。唐.王翰〈凉州词〉二首之一:「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」
    • 形容词 表示不定的数目。  【组词】:「少年十几二十时」、「他才十几岁。」
    • 副词 何、哪,表时间的疑问词。参见「几何」、「几曾」等条。
    • ,
    • 形容词 细微。参见「几希」、「几微」等条。
    • 形容词 危殆、危险。《诗经.大雅.瞻卬》:「天之降罔,维其几矣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之时,不因其几而遂取之,所谓养虎自遗患也。」
    • 副词 将近、相去不远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及」、「庶几」。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:「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『竖儒!几败而公事!』」
    • 副词 岂。《史记.卷九一.黥布传》:「人相我当刑而王,几是乎?」
    • 名词 预兆、细微的迹象。《易经.系辞下》:「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」明.方孝孺〈深虑论〉:「其于治乱存亡之几,思之详而备之审矣。」
    • 名词 时期、机会。《诗经.小雅.楚茨》:「卜尔百福,如几如式。」《左传.定公元年》:「子家子不见叔孙,易几而哭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    • 名词 蝨的幼虫。《说文解字.虫部》:「虮,蝨子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蝨,啮人虫也。子,其卵也。」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夫博牛之蝱,不可以破虮蝨。」
    • 名词 水中蛭虫。《尔雅.释鱼》:「蛀,虮。」晋.郭璞.注:「今江东呼水中蛀虫入人肉者为虮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    • 形容词 询问数量的多少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个人」、「几点钟」。唐.王翰〈凉州词〉二首之一:「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」
    • 形容词 表示不定的数目。  【组词】:「少年十几二十时」、「他才十几岁。」
    • 副词 何、哪,表时间的疑问词。参见「几何」、「几曾」等条。
    • ,
    • 形容词 细微。参见「几希」、「几微」等条。
    • 形容词 危殆、危险。《诗经.大雅.瞻卬》:「天之降罔,维其几矣。」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:「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之时,不因其几而遂取之,所谓养虎自遗患也。」
    • 副词 将近、相去不远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几及」、「庶几」。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:「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『竖儒!几败而公事!』」
    • 副词 岂。《史记.卷九一.黥布传》:「人相我当刑而王,几是乎?」
    • 名词 预兆、细微的迹象。《易经.系辞下》:「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」明.方孝孺〈深虑论〉:「其于治乱存亡之几,思之详而备之审矣。」
    • 名词 时期、机会。《诗经.小雅.楚茨》:「卜尔百福,如几如式。」《左传.定公元年》:「子家子不见叔孙,易几而哭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    • 名词 腿、脚胫。唐.元稹〈蜘蛛诗.序〉:「巴蜘蛛,大而毒。其甚者,身边数寸,而踦长数倍其身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刺、触、顶住。《庄子.养生主》:「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向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形容词 倾斜不平。通「崎」。《文选.左思.魏都赋》:「山阜猥积而踦。」
    • 拼音:jǐ

      jiǎo ㄐㄧㄠˇ

       1. 〔~幸〕古同“侥幸”,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。

       2. 〔~憭〕以诚相告。

      其它字义

      jǐ ㄐㄧˇ

       ◎ 快速。
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古代以歌舞娱乐宾客的女子。  【组词】:「歌妓」、「舞妓」、「艺妓」。《洛阳伽蓝记.卷四.法云寺》:「妓女三百人,尽皆国色。」元.刘时中〈端正好.众生灵套.塞鸿秋〉曲:「一家家倾银注玉多豪富,一个个烹羊挟妓夸风度。」
    • 名词 今则专指卖淫的妇女。  【组词】:「娼妓」、「雏妓」、「妓女户」。
    • 拼音:jì
    • 名词 硬土。《说文解字.土部》:「垍,坚土也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土质坚硬。唐.柳宗元〈井铭.序〉:「其土坚垍,其利悠久。」
    • 拼音:jiǎo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jū
    • 动词 住。《论语.学而》:「居无求安」。《孟子.离娄下》:「颜子当乱世,居于陋巷。」
    • 动词 坐下。《论语.阳货》:「居,吾语汝。」
    • 动词 存积、储存。  【组词】:「奇货可居」。《汉书.卷五九.张汤传》:「信辄先知之,居物致富,与汤分之。」
    • 动词 处、位于。《孟子.离娄上》:「居下位而不获于上。」唐.刘禹锡〈咏史〉诗二首之二:「同遇汉文时,何人居贵位?」
    • 动词 占有。《晋书.卷三四.羊祜传》:「天下不如意,恒十居七八。」
    • 动词 存有、怀着。  【组词】:「居心叵测」。
    • 名词 住所。  【组词】:「故居」、「新居」、「迁居」。
    • 名词 住宅、茶楼、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为善长乐居」、「明湖居」、「德林居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明代有居节。
    • ,
    • 助词 用于句末,表示疑问的语气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谁居?其孟椒乎!」《礼记.檀弓上》:「何居?我未之前闻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lì
    • 名词 植物名。即白芷。繖形科硷草属,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大,白色,垂直生长。茎中空,通常呈紫红色。茎下部的叶大,具长柄,上部的叶小,叶之两面无毛,且边缘有锯齿状。根、茎、叶均可作药用。《集韵.入声.缉韵》:「苙,药草,白芷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猪圈。《孟子.尽心下》:「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luán
    • 动词 把肉切割、分解成肉块。《汉书.卷九九.王莽传下》:「军人分裂莽身,支节肌骨脔分,争相杀者数十人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参见「脔脔」条。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qī
    • 动词 倾斜、倚靠。  【组词】:「攲侧」。宋.苏轼〈洞仙歌.冰肌玉骨〉词:「人未寝,攲枕钗横鬓乱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形容词 特别、不寻常。  【组词】:「奇文」、「奇人奇事」、「稀奇古怪」、「奇货可居」。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.庭中有奇树》:「庭中有奇树,绿叶发华滋。」唐.杜荀鹤〈投李大夫〉诗:「自小癖于诗,篇篇恨不奇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出人意表、难以揣测。  【组词】:「奇计」、「奇谋怪略」。
    • 形容词 善、美好。《乐府诗集.卷七三.杂曲歌辞十三.古辞.焦仲卿妻》:「今日违情义,恐此事非奇。」宋.苏轼〈饮湖上初晴后雨〉诗二首之二:「水光潋灩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」
    • 动词 惊异、视为特殊。《三国志.卷二一.魏书.王粲传》:「献帝西迁,粲徙长安,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。」唐.杜光庭《虯髯客传》:「文静素奇其人,一旦闻有客善相,遽致使迎之。」
    • 副词 极、甚。《镜花缘.第一二回》:「小吃上完,方及正肴,菜既奇丰,碗亦奇大。」
    • 名词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。  【组词】:「出奇制胜」。《老子.第五七章》:「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。」明.袁宏道〈袁中郎游记.灵隐〉:「撮奇搜胜,物无遁形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形容词 单数的。与「偶」相对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一、三、五……都是奇数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不顺利、乖舛。《史记.卷一零九.李将军传》:「以为李广老,数奇。」唐.王维〈 老将行〉:「卫青不败由天幸,李广无功缘数奇。」
    • 名词 余数、零头。《聊斋志异.卷四.狐谐》:「行年二十有奇,尚不能掇一芹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代词 他、他们。用于第三人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听其自然」、「任其自生自灭」。《孟子.万章上》:「亲之,欲其贵也。」唐.韩愈〈师说〉:「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〈师说〉以贻之。」
    • 代词 他的、他们的。  【组词】:「人尽其才」、「各得其所」。晋.陶渊明〈五柳先生传〉:「亦不详其姓氏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这个、那样,表示指示。  【组词】:「查无其事」、「不厌其烦」。《文选.司马迁.报任少卿书》:「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。」
    • 副词 殆、大概,表示揣测。《礼记.檀弓上》:「吾今日其庶几乎?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论〉:「势之来,其生人之初乎!」
    • 副词 将,表示时间。《左传.庄公二十二年》:「五世其昌,并于正卿。」《管子.小匡》:「教训不善,政事其不治。」
    • 副词 岂、难道,表示反诘。《左传.僖公十年》:「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」唐.韩愈〈祭十二郎文〉:「如吾之衰者,其能久存乎?」
    • 副词 可、应该,表示期望。《左传.隐公三年》:「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!」《战国策.魏策四》:「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。」
    • 连词 若、如果,表示假设。《荀子.劝学》:「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之不近,庶人不服。」宋.苏轼〈留侯论〉:「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。」
    • 连词 还是、或是,表示选择。《庄子.养生主》:「是何人也?恶乎介也?天与?其人与?」《史记.卷四三.赵世家》:「秦诚爱赵乎?其实憎齐乎?物之甚者,贤主察之,秦非爱赵而憎齐也。」
    • 助词 发语词,无义。《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》:「其以沛为朕汤沐邑。」
    • 助词 然,语中助词。《诗经.秦风.小戎》:「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」
    • 助词 表示语气的加强。  【组词】:「尤其」、「极其」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其石。
    • ,
    • 助词 置于语尾,表疑问的语气。《诗经.小雅.庭燎》:「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」《文选.苏武.诗四首之三》:「征夫怀往路,起视夜何其?」
    • 名词 人名用字。如汉代有郦食其(音ㄌㄧˋ ㄧˋ ㄐㄧ)。
    • ,
    • 助词 置于句中或句末。用于彼、何之后。《诗经.曹风.候人》:「彼其之子,不遂其媾。」《史记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赐!汝来何其晚也?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名词 脚上多出的脚趾头。《说文解字.足部》:「跂,足多指也。」《庄子.骈拇》:「故合者不为骈,而枝者不为跂。」
    • 副词 虫爬行徐缓的样子。通「蚑」。《史记.卷一一零.匈奴列传》:「跂行喙息蠕动之类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踮脚、提起脚跟。通「企」。《诗经.卫风.河广》:「谁谓宋远,跂予望之。」《荀子.劝学》:「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名词 豆茎。《汉书.卷六六.杨敞传》:「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;种一顷豆,落而为萁。」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「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一种草。似荻而细。《汉书.卷二七.五行志下之上》:「弧萁服,实亡周国。」唐.颜师古.注:「服,盛箭者,即今之步叉也。萁,草,似荻而细,织之为服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名词 一种游戏。有棋盘、棋子,下棋者依规则移动棋子,以定胜负。有跳棋、围棋、象棋、五子棋、西洋棋等多种玩法。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根底、根基。通「基」。《集韵.平声.之韵》:「棋,根柢也。」《史记.卷二五.律书》:「箕者,言万物根棋,故曰箕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动词 约定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不期而遇」。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。」三国魏.曹丕〈秋胡行〉:「朝与佳人期,日夕殊不来。」
    • 动词 希冀、盼望。  【组词】:「期待」、「期望」。宋.欧阳修〈纵囚论〉:「是以君子之难能,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。」元.关汉卿《窦娥冤.第三折》:「你道是天公不可期,人心不可怜,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。」
    • 名词 时、日,或经约定的时、日。  【组词】:「时期」、「日期」、「限期」、「后会有期」。唐.李益〈江南词〉:「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」元.白朴《墙头马上.第二 折》:「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。」
    • 名词 一段时间。  【组词】:「假期」、「学期」、「潜伏期」、「危险期」。
    • 名词 限度。《诗经.小雅.南山有台》:「乐只君子,万寿无期。」唐.白居易〈长恨歌〉:「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」
    • 名词 量词。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。  【组词】:「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。」、「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一周年。《论语.阳货》:「宰我问:『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』」《三国志.卷二九.魏书.方技传.华佗传》:「此病后三期当发,遇良医乃可济救。」
    • 名词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。《文选.李密.陈情表》: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形容词 平整、整齐。  【组词】:「修齐」、「良莠不齐」、「参差不齐」。唐.韦庄〈台城〉诗:「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完备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全」、「齐备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无它故焉,四者齐也。」唐.韩翃〈送客之潞府〉诗:「佳期别在春山里,应是人参五叶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整治、整理。《礼记.大学》:「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」
    • 动词 使同等、一致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名」。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.今日良宴会》:「齐心同所愿,含意俱未伸。」唐.杜牧〈阿房宫赋〉:「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」
    • 动词 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。  【组词】:「水齐腰际」。宋.周邦彦〈夜飞鹊.河桥送人处〉词:「兔葵燕麦,向残阳、欲与人齐。」
    • 副词 共同、同时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唱」、「齐步」、「并驾齐驱」、「百花齐放」。唐.王勃〈滕王阁序〉: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」清.谭嗣同〈有感〉诗:「四万万人齐下泪,天涯何处是神州。」
    • 名词 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。  【组词】:「开、齐、合、撮」。
    • 名词 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,故址在今国内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
    • 名词 朝代名。参见「南齐」、「北齐」等条。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明代有齐德成。
    •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祭祀前戒绝嗜欲、洁净身心,以示虔诚。同「斋」。《庄子.达生》:「臣将为鐻,未尝敢以耗气也,必齐以静心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肃敬、庄重。  【组词】:「齐肃」。《诗经.大雅.思齐》:「思齐文王,所以圣也。」《论语.乡党》:「祭必齐如也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分量、剂量。通「剂」。《周礼.天官.亨人》:「亨人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多少之量。」
    • 名词 调配合金的比例。《周礼.冬官考工记.輈人》:「金有六齐: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;五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斧斤之齐。」
    • 名词 参见「火齐」条。
    • 动词 调配、调制。同「剂」。《韩非子.定法》:「夫匠者,手巧也;而医者,齐药也。」宋.洪咨夔〈泥溪〉诗:「谁家刚齐饼,味过八珍烹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名词 衣服的下摆。《论语.乡党》:「摄齐下堂,鞠躬如也。」
    • 名词 黍稷等谷物。通「粢」。《诗经.小雅.甫田》:「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。」《礼记.祭统》:「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,以共齐盛。」汉.郑玄.注:「齐,或为粢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动词 愤怒。《尔雅.释言》:「懠,怒也。」《诗经.大雅.板》:「天之方懠,无为夸毗。」
    • 拼音:qí

      qí ㄑㄧˊ

       ◎ 古同“蕲”。

    • 拼音:qí

      基本字义

      (一)、同“蘄”。

    • 拼音:qí
    • 动词 祈求。通「祈」。《说文解字.艹部》「蕲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古钟鼎款识多借为祈字。」《庄子.养生主》:「不蕲畜乎樊中,神虽王,不善也。」晋.郭象.注:「蕲,求也。」唐.韩愈〈答李翊书〉:「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,则无望其速成,无诱于势利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汉代有蕲良。
    • 拼音:qǐ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qǐ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qì
    • 动词 将麻捻搓成线。《说文解字.糸部》:「缉,绩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凡麻枲,……析其皮如丝而捻之,而之,而续之,而后为缕,是曰绩,亦曰缉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缉麻」、「缉绩」。宋.苏轼〈次子由诗相庆〉诗:「六子晨耕箪瓢出,众妇夜缉灯火共。」明.归有光〈先妣事略〉:「入城,则缉纑,灯火荧荧,每至夜分。」
    • 动词 缝衣边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边」。《仪礼.丧服》:「斩衰……传曰斩者何不缉也。」
    • 动词 搜捕、捉拿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凶」、「通缉」、「缉私」。
    • 动词 聚合。《后汉书.卷六六.陈蕃等传.赞曰》:「人谋虽缉,幽运未当。」《文选.颜延之.阳给事诔》:「难立乎将卒之间,以缉华裔之众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一种缝纫法。用短而密接的线迹,一针对一针的细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边」、「缉鞋底」。
    • 拼音:qì
    • 动词 将麻捻搓成线。《说文解字.糸部》:「缉,绩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凡麻枲,……析其皮如丝而捻之,而之,而续之,而后为缕,是曰绩,亦曰缉。」  【组词】:「缉麻」、「缉绩」。宋.苏轼〈次子由诗相庆〉诗:「六子晨耕箪瓢出,众妇夜缉灯火共。」明.归有光〈先妣事略〉:「入城,则缉纑,灯火荧荧,每至夜分。」
    • 动词 缝衣边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边」。《仪礼.丧服》:「斩衰……传曰斩者何不缉也。」
    • 动词 搜捕、捉拿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凶」、「通缉」、「缉私」。
    • 动词 聚合。《后汉书.卷六六.陈蕃等传.赞曰》:「人谋虽缉,幽运未当。」《文选.颜延之.阳给事诔》:「难立乎将卒之间,以缉华裔之众。」
    • ,
    • 动词 一种缝纫法。用短而密接的线迹,一针对一针的细缝。  【组词】:「缉边」、「缉鞋底」。
    • 拼音:qiào
    • 动词 从旁击打。《庄子.至乐》:「庄子之楚,见空髑髅,髐然有形,撽以马捶,因而问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xī
    • 名词 山谷。《荀子.劝学》:「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」《汉书.卷二五.郊祀志下》:「又至云阳,行谿谷中,厄陕且百里。」
    • 名词 山间的河流。同「溪」。《新唐书.卷九三.李积传》:「固请战,遂度谿击之。」《文选.左思.蜀都赋》:「山阜相属,含谿怀谷。」
    • 名词 姓。如古代有贤人谿工。
    • ,
    • 上述[一]的另一种读音。
    • 拼音:xí

      字义:未详~

      是否常用字:否。

    • 拼音:yǐ
    • 动词 靠、斜靠。  【组词】:「倚门而望」。《史记.卷八六.刺客传.荆轲传》:「轲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。」
    • 动词 依仗、仗恃。  【组词】:「倚势欺人」。《书经.君陈》:「无依势作威,无倚法以削。」《史记.卷一零七.魏其武安侯传》:「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。」
    • 动词 偏斜、侧偏。  【组词】:「不偏不倚」。《礼记.中庸》:「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。」
    • 动词 随着、配合。《史记.卷一零二.张释之传》:「使慎夫人鼓瑟,上自倚瑟而歌。」宋.苏轼〈赤壁赋〉:「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」
    • 拼音:zhān
    • 动词 窥视、观察。《左传.成公十七年》:「公使觇之,信。」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乐府》:「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,季札鉴微于兴废,精之至也。」
    • 拼音:zhěn

      zhěn ㄓㄣˇ

       ◎ 谨慎。

    • 拼音:zǐ
    • 动词 诽谤、诋毁。《文选.曹植.与杨德祖书》:「昔田巴毁五帝,罪三王,呰五霸于稷下,一旦而服千人。」
    • 形容词 参见「呰窳」条。
jī结尾的成语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宠物百科 | 杂谈 词典 | 拼音 | 字典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