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望庐山》 多年不省庐山面,江上初从望中见。

多年不省庐山面,江上初从望中见。

意思:很多年不看庐山面,江上开始从失望中看到。

出自作者[宋]李纲的《望庐山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庐山时所作,表达了他对庐山深深的喜爱和眷恋。 首联“多年不省庐山面,江上初从望中见”,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没有见到庐山,直到在江上初次从望远中见到庐山的惊喜。颔联“秀骨苍颜五老人,顾我欣然如素善”,描绘了作者眼中的庐山五老峰,形如五个老人,神态安然,对作者欣然微笑,仿佛是老朋友一样。 颈联“香炉顶上紫烟浮,瀑布遥看银汉流”,描绘了庐山香炉峰顶的紫烟缭绕,瀑布如银河般流淌的壮丽景象。这一联通过视觉和想象的描绘,展现了庐山的壮美。 接下来的几联,作者描绘了自己在庐山的游历和感受,表达了对庐山的深深喜爱和眷恋。“却因幽梦寻邱壑,风花何物宛如昨”,表达了作者在梦中也想着庐山,醒来后发现梦中的景象依然美好。“纵令真是梦中看,梦未觉时良不恶”,即使这是在梦中看到的景象,但醒来后依然觉得它很好。 整首诗充满了对庐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,通过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庐山的壮美和魅力。同时,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。整首诗语言流畅,情感真挚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多年不省庐山面,江上初从望中见。
秀骨苍颜五老人,顾我欣然如素善。
香炉顶上紫烟浮,瀑布遥看银汉流。
云舒雾卷互明灭,倏忽变态无停留。
却因幽梦寻邱壑,风花何物宛如昨。
纵令真是梦中看,梦未觉时良不恶。
平生所愿今乃偿,宽著日月游山房。
青鞋布袜久已办,百钱挂杖聊徜徉。
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
李纲(1083年7月27日-1140年2月5日),字伯纪,号梁溪先生,常州无锡人,祖籍福建邵武。两宋之际抗金名臣,民族英雄。

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年),李纲登进士第,历官至太常少卿。宋钦宗时,授兵部侍郎、尚书右丞。靖康元年(1126年)金兵入侵汴京时,任京城四壁守御使,团结军民,击退金兵。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。宋高宗即位初,一度起用为相,曾力图革新内政,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。绍兴二年(1132年),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,旋即又遭免职。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,均未被采纳。绍兴十年(1140年),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,追赠少师。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特赠陇西郡开国公,谥号“忠定”。

李纲能诗文,写有不少爱国篇章。亦能词,其咏史之作,形象鲜明生动,风格沉雄劲健。著有《梁溪先生文集》、《靖康传信录》、《梁溪词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中见

    读音:zhōng jiàn

    繁体字:中見

    意思:(中见,中见)
    指中见人。
      ▶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他每众人多是地方中见。”
      ▶清·李渔《慎鸾交•赠妓》:“喜得有个中见,老兄若不信,只问贵相知便了。

  • 庐山

    读音:lú shān

    繁体字:廬山

    英语:Lushan

    意思:(庐山,庐山)
    山名。在江西省·九江市南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又名匡山、匡庐。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,故名。见北魏·郦道元

  • 多年

    读音:duō nián

    繁体字:多年

    英语:many years

    意思:谓岁月长久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”
      ▶《旧唐书•李密传》:“爱之如父

  • 不省

    读音:bù xǐng

    繁体字:不省

    意思:I

     1.不察看。
       ▶《礼记•礼器》:“礼,不可不省也。”
       ▶郑玄注:“省,察也。”
      
     2.引申为不检查。
       ▶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