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储令赴韶州乐昌》 炎方不道远,一去值秋霖。

炎方不道远,一去值秋霖。

意思:炎方不遥远,一去碰上连绵的秋雨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送储令赴韶州乐昌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尝闻韶石下,虞舜古祠深》。首先,诗人在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场景:韶石下,虞舜古祠深。韶石,即韶山,在湖南宁乡县西,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于此,故名。虞舜古祠,即指舜庙,是祭祀虞舜的庙宇。这样的开头,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,也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。 接下来,诗人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。至乐久已寂,况持陶令琴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、世事无常的感慨。他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琴,表达了自己对宁静、淡泊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无奈。 炎方不道远,一去值秋霖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,但又因为秋霖(秋雨)的到来而感到困扰。炎方,即南方,诗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去往南方,但秋霖的来临让他感到困扰和无奈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。诗人通过对韶石、虞舜古祠的描绘,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;通过对至乐、陶令琴的引用,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;通过对炎方的描绘和秋霖的困扰,表达了对远方和自由的渴望。整首诗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,是一首优秀的古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尝闻韶石下,虞舜古祠深。
至乐久已寂,况持陶令琴。
炎方不道远,一去值秋霖。
作者介绍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秋霖

    读音:qiū lín

    繁体字:秋霖

    英语:heavy rain in autumn [fall]

    意思:秋日的淫雨。
      ▶《管子•度地》:“冬作土功,发地藏,则夏多暴雨,秋霖不止。”
     

  • 炎方

    读音:yán fāng

    繁体字:炎方

    意思:泛指南方炎热地区。
      ▶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一引三国·魏·钟会《孔雀赋》:“有炎方之伟鸟,感灵和而来仪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三四:“怯卒非战士,炎方难远行。”

  • 不道

    读音:bù dào

    繁体字:不道

    英语:Immorality Crime

    意思:
     1.无道;胡作非为。
      ▶《国语•晋语八》:“秦后子来奔……文子曰:‘公子辱于弊邑,必避不道也。’”汉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