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颗绿攒知暑过,乐枝红透得霜侵。
意思:粉碎颗绿攒知道热过,乐枝红透霜侵。
出自作者[宋]董嗣杲的《南天竺花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粉红朵子不胜簪,何日移根鹫岭深》是一首对花卉的生动描绘,通过对粉红花朵的细腻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。
首句“粉红朵子不胜簪”直接描绘了粉红的花朵,它们娇嫩欲滴,仿佛用簪子轻轻一碰就会洒落一地。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感觉,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花的深深喜爱。
“何日移根鹫岭深”一句,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移栽愿望,鹫岭是佛教名山,移栽花的愿望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
“碎颗绿攒知暑过,乐枝红透得霜侵”这两句是对花的生长状态的描绘。花朵的颗粒绿意盎然,仿佛在告诉我们暑期已经过去;而红透的枝条则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临。这样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美丽,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季节更替。
“凉分细叶犹张盖,秀结枯条可架禽”这两句则是对花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。细叶在秋天的凉意中显得更加生动,而枯条上的花朵则显得格外秀美。这样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和生命力,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。
最后,“忆着花开花谢处,假山亭畔石池阴”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感激。作者在回忆花开花落的过程,同时也表达了对假山亭畔石池阴的感激,这也许是自然赋予他的一种美好感受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粉红花朵的生动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同时,通过对花的生长状态的描绘和对花的细致观察,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。最后,作者在回忆花开花落的过程中,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。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