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友人洛中春感》 莫悲金谷园中月,莫叹天津桥上春。

莫悲金谷园中月,莫叹天津桥上春。

意思:没有悲伤金谷园中月,莫叹息天津桥上春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和友人洛中春感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慨性的诗,表达了人生多情、往事难寻的主题。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,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。 首句“莫悲金谷园中月”借用了金谷园的典故,告诫人们不必对过往的繁华感到悲伤。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豪华园林,此处象征着过去的辉煌。而月亮往往代表恒久不变,与人生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。 次句“莫叹天津桥上春”中的天津桥是唐朝洛阳城中的一座名桥,此句意在告诉人们不必感叹春光易逝,时光无情。桥通常象征着人生的过渡和转折。 末两句“若学多情寻往事,人间何处不伤神?”则是诗人对于人们多情追寻往事的劝诫。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,如果总是沉溺于过去,那么在这个世界上,何处不会让人感到伤心呢? 整首诗意境深远,情感丰富,通过运用典故和生动的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、多情和往事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它教导我们不应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或伤感,而应珍惜当下,面向未来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莫悲金谷园中月,莫叹天津桥上春。
若学多情寻往事,人间何处不伤神?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金谷

    读音:jīn gǔ

    繁体字:金穀

    英语:golden-rice

    意思:(金谷,金谷)

     1.指钱财和粮食。
      ▶汉·扬雄《大司农箴》:“时惟大农,爰司金谷。”
      ▶《

  • 上春

    读音:shàng chūn

    繁体字:上春

    意思:孟春。指农历正月。
      ▶《周礼•春官•天府》:“上春,衅宝镇及宝器。”
      ▶郑玄注:“上春,孟春也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杨师道《奉和正日临朝应诏》诗:“九重丽天邑,

  • 津桥

    读音:jīn qiáo

    繁体字:津橋

    意思:(津桥,津桥)

     1.桥梁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天官书》“旁一星,曰王良”唐·张守节正义:“王良五星,在奎北河中……客星守之,津桥不通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绅《移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