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次德茂用惟直南楼韵》 眼明仍见大江浮,贪看青山倚柂楼。

眼明仍见大江浮,贪看青山倚柂楼。

意思:眼睛明亮并且看见大江浮,贪婪看青山在船尾楼。

出自作者[宋]卫泾的《次德茂用惟直南楼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眼明仍见大江浮,贪看青山倚柂楼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。 首句“眼明仍见大江浮”描绘了作者清晰地看到大江浮在眼前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。这句诗用明亮的眼睛和清晰的大江来比喻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,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。 “贪看青山倚柂楼”则表达了作者在倚柂楼上贪看青山的美景,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痴迷和留恋。这句诗中的“贪看”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,而“倚柂楼”则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,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。 接下来的诗句“落日鸡豚秋保祥,轻风苹蓼晚汀洲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落日、鸡豚、轻风、苹蓼、晚汀洲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美景,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。 “长征倦马思夷路,不下惊鸥避急流”表达了作者在长途跋涉之后,对夷路的思念,以及在急流前,惊鸥躲避的情景,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这句诗中的“思夷路”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之路的向往和探索之心,“不下惊鸥避急流”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。 最后两句“亦有琅玕何所赠,漫歌平子侧身愁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愁绪。琅玕是一种珍贵的树木,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才能。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有才能,但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,只能无奈地唱出平子的诗句,表达出内心的愁绪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作者内心感受的描绘,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愁绪,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眼明仍见大江浮,贪看青山倚柂楼。
落日鸡豚秋保祥,轻风苹蓼晚汀洲。
长征倦马思夷路,不下惊鸥避急流。
亦有琅玕何所赠,漫歌平子侧身愁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看青

    读音:kàn qīng

    繁体字:看青

    英语:keep watch over the ripening crops

    意思:守护未成熟的庄稼。
      ▶孙犁《白洋淀纪事•村歌下篇》:“地主们开始破坏庄稼

  • 大江

    长江 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望 涔阳 兮极浦,横 大江 兮扬灵。” 宋 苏轼 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 大江 东去,浪淘尽、千古风流人物。” 毛泽东 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诗:“ 钟山 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 大江 。”

    读音:dà jiāng

  • 眼明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眼力好;看得清楚。 唐 白居易 《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》诗:“头白喜抛黄草峡,眼明惊坼紫泥书。” 宋 陆游 《新辟小园》诗之二:“眼明身健残年足,饭软茶甘万事忘。”

    2.犹眼红。激怒的样子。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铸剑》:“仇人相见,本来格外眼明,况且是相逢狭路。”

    3.方言。羡慕。 韩起祥 《刘巧团圆》:“

  • 柂楼

    读音:yí lóu

    繁体字:柂樓

    意思:(柂楼,柂楼)

     1.大船后舱的楼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之二:“翻疑柂楼底,晚饭越中行。”柂,一本作“柁”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盐商妇》诗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