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》 歇手不判案,举头仍见山。

歇手不判案,举头仍见山。

意思:歇手不判决案,抬头并看到山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歇手不判案,举头仍见山》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描绘诗人歇手不判案、举头仍见山的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。 首联“歇手不判案,举头仍见山”,诗人以一种轻松的语气,表达了自己暂时放下繁忙的公务,抬头就能看到山的美景。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,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。 颔联“虽来鞍马上,不离诗酒间”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。诗人虽然经常鞍马劳顿,但仍然不忘带上诗酒,与自然亲近。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,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颈联“济源三临泛,王屋一登攀”,描绘了诗人游历济源、王屋等地的情景。诗人多次泛舟济源,攀登王屋山,欣赏自然美景,感受大自然的魅力。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,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。 尾联“明朝却归府,尘事如循环”,诗人虽然享受了短暂的闲暇,但仍然要回到繁忙的公务中去。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,也体现了诗人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。同时,“尘事如循环”一句,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。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歇手不判案,举头仍见山。
虽来鞍马上,不离诗酒间。
济源三临泛,王屋一登攀。
犹嫌百里近,祇得十日闲。
明朝却归府,尘事如循环。
犹听瑶华曲,稍开风土颜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歇手

    读音:xiē shǒu

    繁体字:歇手

    短语:甘休 罢休 住手 用尽

    英语:stop doing

    意思:停止正在做的事。
      ▶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直等东方发白,

  • 判案

    解释

    判案 pàn àn

    (1) [decide a case]∶判决案件

    (2) [peruse]∶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,处理政务。

  • 案举

    读音:àn jǔ

    繁体字:案舉

    意思:(案举,案举)
    考核并荐举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酷吏列传》:“杨僕者,宜阳人也。以千夫为吏。
      ▶河南守案举以为能,迁为御史。”
      ▶宋·曾巩《与王介甫第二书》:“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