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》 登临处,且摩挲石刻,徒倚阑干。

登临处,且摩挲石刻,徒倚阑干。

意思:登临之处,并且抚摸石刻,仅仅靠着栏杆。

出自作者[元]白朴的《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独上遗台,目断清秋,凤兮不还》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,描绘了遗台秋景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。 首联“独上遗台,目断清秋,凤兮不还”,诗人独自登上遗台,望断清秋时节,感叹凤鸟不返。这里用“凤兮不还”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消失,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 颔联“怅吴宫幽径,埋深花草,晋时高冢,锁尽衣冠”,诗人怅然于吴宫幽静的小径,深草丛生,晋时的高冢也锁着往昔的繁华。这里描绘了遗台秋景,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。 颈联“横吹声沉,骑鲸人去,月满空江雁影寒”,横吹声沉寂下来,骑鲸人也已离去,满月挂在江上,雁影寒霜。这里通过描绘遗台秋夜的景象,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。 尾联“登临处,且摩挲石刻,徒倚栏干”,诗人登临遗台,摩挲石刻,徘徊栏杆,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。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,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,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。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情感深沉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。 在整体赏析之后,我们可以从细节上进一步分析这首诗。首先,“青天半落三山”“白鹭洲横二水间”等句,运用了生动的意象,描绘了遗台秋景的壮美。其次,“问谁能心叱,秋来水静,渐教身似,岭上云间”等句,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法,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最后,“重回首、怕浮云蔽日,不见长安”等句,则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。 总之,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独上遗台,目断清秋,凤兮不还。
怅吴宫幽径,埋深花草,晋时高冢,锁尽衣冠。
横吹声沉,骑鲸人去,月满空江雁影寒。
登临处,且摩挲石刻,徒倚阑干。
青天半落三山。
更白鹭洲横二水间。
问谁能心叱,秋来水静,渐教身似,岭上云间。
扰扰人生,纷纷世事,就里原无此二字,兹从丁本补何常不强颜。
重回首、怕浮云蔽日,不见长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阑干

    读音:lán gān

    繁体字:闌乾

    英语:across; crisscross

    意思:(阑干,阑干)

     1.横斜貌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月没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

  • 登临

    读音:dēng lín

    繁体字:登臨

    英语:visit; visit famous mountains

    意思:(登临,登临)
    登山临水。也指游览。语本《楚辞•九辩》:“憭慄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

  • 摩挲

    读音:mā sā

    繁体字:摩挲

    短语:抚摸 爱抚

    英语:caress

    意思:亦作“摩莎”。亦作“摩娑”。
     
     1.沙汀《淘金记》二十:“她沉默下来,欣赏似地摩

  • 石刻

    读音:shí kè

    繁体字:石刻

    短语:刻印 木刻

    英语:stone inscription

    意思:
     1.刻有文字、图画的碑碣或石壁。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