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》 目断枚皋何处在,阑干十二忆登临。

目断枚皋何处在,阑干十二忆登临。

意思:眼睛断枚皋在何处,栏杆十二回忆登临。

出自作者[唐]吴融的《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中秋夜的景色和心情为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宫廷生活的感受。 首句“中秋月满尽相寻,独入非烟宿禁林。”描绘了中秋之夜,诗人独自一人进入禁林,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。非烟是一个地名,可能是指宫廷中一个神秘的地方,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地方。 “曾恨人间千里隔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,他们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见。这种思念之情在中秋之夜尤为强烈,因为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。 “更堪天上九门深”一句,诗人将视线转向宫廷,通过描述宫廷的深邃和神秘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。九门暗示了宫廷的复杂和深邃,也象征着诗人的处境。 “明涵太液鱼龙定,静锁圆灵象纬沈”两句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景色,月光照亮了太液池,鱼龙在其中安静地游动,仿佛是被禁林锁住了一般。月光也静静地笼罩着圆灵星宿,使其隐入黑暗之中。这里的鱼龙和象纬都是古代对星辰的称呼,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形象,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感受。 最后,“目断枚皋何处在,阑干十二忆登临”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,他望向远方,思念着远方的亲人,同时也回忆起以前登临远眺的时光。枚皋是古代的一位宫廷文人,诗人可能借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中秋夜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为主题,通过描绘宫廷的神秘和诗人的孤独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宫廷生活的感受。整首诗情感深沉,语言优美,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中秋月满尽相寻,独入非烟宿禁林。
曾恨人间千里隔,更堪天上九门深。
明涵太液鱼龙定,静锁圆灵象纬沈。
目断枚皋何处在,阑干十二忆登临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阑干

    读音:lán gān

    繁体字:闌乾

    英语:across; crisscross

    意思:(阑干,阑干)

     1.横斜貌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月没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

  • 登临

    读音:dēng lín

    繁体字:登臨

    英语:visit; visit famous mountains

    意思:(登临,登临)
    登山临水。也指游览。语本《楚辞•九辩》:“憭慄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

  • 目断

    读音:mù duàn

    繁体字:目斷

    意思:(目断,目断)
    犹望断。一直望到看不见。
      ▶唐·丘为《登润州城》诗:“乡山何处是,目断广陵西。”
      ▶宋·晏殊《诉衷情》词:“凭高目断,鸿雁来时,无限思量。”

  • 何处

    读音:hé chǔ

    繁体字:何處

    英语:where

    意思:(何处,何处)
    哪里,什么地方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唐·王昌龄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