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林下避暑》 行道遭三伏,流年当百殃。

行道遭三伏,流年当百殃。

意思:路上遇到3伏,流年会遭殃。

出自作者[宋]郭印的《林下避暑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行道遭三伏,流年当百殃》以夏季炎热为主题,通过描绘诗人行道遭遇三伏天气的困扰,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接下来,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行道遭三伏”,直接点明了时间——炎热的夏季,地点——行道上,环境——遭遇三伏天气的困扰。诗人通过这种简洁明了的描绘,立刻将读者带入到炎热的情境中。 “流年当百殃”一句,诗人以流年暗喻时间的流逝,百殃则表达了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痛苦。这句诗表达了时光的无常和人生的不易,让人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无奈。 “舌乾元少味,体倦不安床”两句,进一步描绘了炎热天气对人的影响。舌乾元少味,形象地描绘了口干舌燥,缺少饮品的困境;体倦不安床,则表达了身体疲倦,无法安稳入睡的痛苦。 “逃暑少宽舍,沃焦无冷浆”两句,诗人通过描绘避暑之地和寻求解暑之源,进一步深化了炎热对人的影响。逃暑少宽舍,表明诗人寻找避暑之地,然而却缺少凉爽的环境;沃焦无冷浆,则表达了寻求解暑之物,但却没有清凉的饮料。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人在炎热天气中的困境。 最后,“时依乔木下,俄顷得微凉”两句,诗人找到了解决方案——在高大乔木下休息,瞬间感受到了轻微的凉意。这句诗以惊喜的语气收尾,描绘了诗人从炎热中解脱出来的场景,给人一种清凉之感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夏季炎热为主题,通过描绘诗人行道遭遇三伏天气的困扰,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诗人通过对炎热天气的生动描绘,以及对人在困境中的寻求和解脱的描述,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,即使面临困境,也要寻找出路,寻求解脱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行道遭三伏,流年当百殃。
舌乾元少味,体倦不安床。
逃暑少宽舍,沃焦无冷浆。
时依乔木下,俄顷得微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三伏

    读音:sān fú

    繁体字:三伏

    英语:dog days

    意思:
     1.即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,第四庚日起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      

  • 行道

    读音:háng dào

    繁体字:行道

    英语:profession

    意思:I

     1.道路。
       ▶《诗•大雅•绵》:“柞棫拔矣,行道兑矣。”
       ▶俞樾《群经平议•毛诗

  • 流年

    读音:liú nián

    繁体字:流年

    短语:年华 时 时光 光阴 工夫 时空 日 辰 岁月 日子 时间 时刻

    英语:fleeting time

    意思:

  • 伏流

    读音:fú liú

    繁体字:伏流

    英语:disappearing stream

    意思:
     1.潜藏在地下的水流,地下河流。
      ▶唐·戴叔伦《下鼻渟泷》诗:“因随伏流出,忽与跳波隔。”

  • 百殃

    读音:bǎi yāng

    繁体字:百殃

    意思:各种灾难。
      ▶《书•伊训》:“作善,降之百祥;作不善,降之百殃。”
      ▶唐·刘言史《苦妇词》:“哀哉苦妇身,夫死百殃缠。”
      ▶清·方文《石臼湖访邢孟贞》诗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