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句》 (《寄李补阙》,出《诗式》)。

(《寄李补阙》,出《诗式》)。

意思:《寄李补阙》,从《诗式)。

出自作者[唐]皇甫冉的《句》

全文赏析
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,诗人以平实朴素的笔法,描写自己供职的宫廷与谏官的特殊地位。他称自己供职的宫廷为“微官”,在封建帝王的心目中,它不过是大有功勋的臣僚们才得以屈尊栖息的地方,所以诗人用“同侍”两字,就显得谦恭有礼,同时也流露了身为“微官”的无可奈何之情。而“苍龙阙”,本应称为“太极阙”,但这里偏加“苍龙”二字,大概是因为诗人感情上的倾向性使然,有意把这宫廷建筑在东方苍龙星宿之上的神秘色彩点染出来,以突出它的庄严高峻。 “直谏偏推白马生”,诗人用“直谏”两字概括了谏官的职责,说明自己充任谏职是符合谏官的本旨的。然而,诗人对李补阙寄予了更高的期望,所以又加“同”字(“同直门生”),表明自己与李补阙在谏职上的一致性。白马生指李补阙,据《新唐书·李藩传》载:“时直谏者无宠,而藩数上疏言得失,不阿宰相。帝(按指宪宗)谓宰相曰:‘闻白马生鲠直。’”这里,诗人以李补阙自比“白马生”,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。 这首诗的前两句着重在描写自己供职的宫廷与谏官的地位,所以语言平实质朴,不尚藻饰,但在诗人朴实无华的叙述中,正蕴含着一片耿耿忠心。 诗的后两句则由“同侍”与“直谏”二字生发开去,抒写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慕与珍惜。“寄李补阙”,一般认为是指寄李藩。诗中的“寄”是投、托的意思。诗人与李补阙在政治上志同道合,感情上也相契合,所以诗人发出“微官同侍苍龙阙,直谏偏推白马生”的慨叹,是十分自然、十分正常的。而从另一面来看,这“寄”字也说明诗人与李藩之间还有“同侍”“直谏”的机会与可能,于是他便将这美好的情愫寄予二人共享。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,感情真挚而深沉。它所抒写的友情,是建立在共同的职务与志趣的基础上的,所以它既没有离情别意之态,也未雕琢藻饰之华彩,而自然醇厚,有很强的感染力。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微官同侍苍龙阙,直谏偏推白马生。
(《寄李补阙》,出《诗式》)。
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
皇甫冉(约公元718年—约公元771年),字茂政,男,汉族文人。祖籍甘肃泾州,出生于润州丹阳(今江苏镇江)。

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
据《唐诗三百首新注》线装版记载:皇甫冉(716--769),字茂政,安定(今甘肃泾川北)人。曾祖时已移居丹阳。天宝进士,任无锡尉。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。官中左拾遗,补阙。

他生当乱离,颇有漂泊之叹,流连景物之余,东南山水,常赋予他以好句,如“燕如社日辞巢去,菊为重阳冒雨开”,“积水长天随远色,荒林极浦足寒云”,“泛舟因度腊,入境便行春”,“岸草知春晚,沙禽好夜惊”等,并皆清逸。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中悲其“长辔未骋,芳兰早凋”,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补阙

    读音:bǔ quē

    繁体字:補闕

    英语:Obsolete variant of 补缺.

    意思:(补阙,补阙)

     1.匡补君王的缺失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襄公元年》:“凡诸侯即位,小国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