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迟自忆衡门后,可是登楼不称情。
意思:迷恋自己回忆衡门后面,可这登上城楼不称心。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是关于人生、学问和自然风景的深度思考,表达了作者对扬雄、白圭和小草等事物的独特见解,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首联“亲见扬雄自不惊,吾人要使后人评。”诗人以扬雄自比,表达了对于自己行为的坚定信念,即使面对外界的种种评价,也始终保持自我。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,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人格的追求。同时,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人的期望,希望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启示,做出正确的评价。
颔联“白圭未可轻三复,小草须防得二名。”这里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,一个是白圭的“三复斯言”,表示对言语的慎重和敬重;另一个是小草得名的故事,表达了对于细节的关注和谨慎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细节的重视,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小问题,要时刻保持警惕。
颈联“太华耸天如剑立,黄河蹙野似军行。”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华山和黄河的壮丽景象,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这种敬畏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,即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,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。
尾联“栖迟自忆衡门后,可是登楼不称情。”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感受,同时也表达了对登楼者的同情和理解。这里诗人用“衡门”来比喻自己曾经的生活,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感激之情。而登楼者则代表了那些追求更高境界的人,诗人对他们表示了理解和同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,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、学问、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。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,使得诗篇更加生动有趣,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相关句子
- 衡门随我分,可是贱儒冠。-- 出自《衡门》作者:[宋]释文珦
- 登楼复登楼,古月缺复满。-- 出自《怀友》作者:[元]王冕
- 今夕不登楼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何须急管吹云暝》作者:[宋]高观国
- 此夜登楼。-- 出自《减字木兰花·中秋无雨》作者:[宋]黄庭坚
- 登楼初-- 出自《春日江村五首》作者:[唐]杜甫
- 莫更登楼。-- 出自《偷声木兰花·画桥浅映横塘路》作者:[宋]张先
- 谁共登楼。-- 出自《减字木兰花·闲情减旧》作者:[宋]贺铸
- 一笑登楼。-- 出自《丑奴儿/采桑子》作者:[宋]张孝祥
- 试登楼。-- 出自《江城子 次韵》作者:[元]许有壬
- 数日不登楼。-- 出自《太常引 登楼观柳》作者:[元]许有壬
- 望断衡门。-- 出自《木兰花慢·过秦淮旷望》作者:[宋]秦观
- 容与衡门。-- 出自《赠郑曼季诗四首 高冈》作者:[魏晋]陆云
- 肇允衡门。-- 出自《赠汲郡太守诗》作者:[魏晋]陆云
- 红雨掩衡门。-- 出自《少年游·如今田野谩抛春》作者:[宋]晁补之
-
徙倚衡门。-- 出自《采桑子·萧萧两鬓吹华发》作者:[宋]韩淲
- 可是风流薄命。-- 出自《水龙吟·经年不见书来》作者:[宋]洪瑹
- 可是清甘。-- 出自《减字木兰花·年年岩桂》作者:[宋]向子諲
- 可是东君不惜春。-- 出自《忆王孙 和熊元修苏州感兴》作者:[元]谢应芳
- 可是东君不惜春。-- 出自《忆王孙 和熊元修苏州感兴》作者:[元]谢应芳
- 可是紫箫声断。-- 出自《烛影摇红 又用张材甫韵 强村丛书用孔氏微波》作者:[宋]张玉娘
- 行云可是渡江难。-- 出自《减字浣溪沙/浣溪沙》作者:[宋]贺铸
- 鳌山可是蓬山隔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娟娟明月如霜白》作者:[宋]向子諲
- 可是尘缘未断。-- 出自《烛影摇红·双阙中天》作者:[宋]张抡
- 栖迟衡宇。-- 出自《鹊桥仙·沉酣往古》作者:[元]王恽
- 栖迟永年。-- 出自《四言诗十一首 其四》作者:[汉]嵇康
- 念我栖迟。-- 出自《赠逸民诗 七》作者:[南北朝]萧衍
- 栖迟泌丘。-- 出自《赠郑曼季诗四首 高冈》作者:[魏晋]陆云
- 栖迟于徐方。-- 出自《赠枣腆诗》作者:[魏晋]石崇
- 栖迟失所宜。-- 出自《弃妇诗》作者:[魏晋]曹植
- 空自忆。-- 出自《买陂塘/摸鱼儿》作者:[宋]刘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