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》 生铜夜夜鸣,剉铁未尝缺。

生铜夜夜鸣,剉铁未尝缺。

意思:生铜夜鸣,将铁从来不缺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,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。 首先,诗中提到的“生铜”和“锉铁”都是象征着坚韧不屈、顽强不息的意象。生铜在夜晚上下滚动,发出鸣响,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顽强;而锉铁则是在不断的磨损中仍能保持其完整性,这同样也是坚韧精神的象征。 接着,“主人久提携”一句,表达了主人对生铜和锉铁的长期照顾和爱护,这同时也象征着奉献精神。而“何事赠离别”一句,则表达了为何要将它们赠送给离别的朋友的疑问,这实际上是在暗示朋友需要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。 “借问岂酬恩,请看镡上血”两句,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奉献和坚韧精神的重要性。这里,“镡”是剑环,是剑的一部分,而“血”则象征着艰难困苦和奋斗。这两句诗表达了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和奋斗的人,才能真正理解并回报那些无私的恩情。 最后,“出处异施设”一句,是对前面所有情感的总结和升华。这里的“出处”指的是人生的起伏和变化,“异施设”则暗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对待事物的态度。这句诗表达了无论处境如何变化,这种坚韧无私的精神都是值得尊重和珍视的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坚韧不屈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。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,值得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生铜夜夜鸣,剉铁未尝缺。
主人久提携,何事赠离别。
借问岂酬恩,请看镡上血。
休惭补履功,出处异施设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未尝

    读音:wèi cháng

    繁体字:未嘗

    短语:远非 罔 毋 莫 靡 从不 绝非 从未

    英语:have not

    意思:(未尝,未尝)

     1.未曾,不

  • 夜夜

    读音:yè yè

    繁体字:夜夜

    英语:night by night

    详细释义:逐夜、每夜。三国演义?第九十一回:『土人告说:「自丞相经过之后,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号。」』初刻拍案惊奇?卷

  • 生铜

    读音:shēng tóng

    繁体字:生銅

    意思:(生铜,生铜)

     1.未冶炼的铜。
      ▶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•金石•赤铜》﹝集解﹞引陶弘景曰:“铜为青金,生熟皆赤,而《本草》无用。今铜青及大钱皆入方用,并是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