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咏秤》 物物尚可欺,铢铢不须别。

物物尚可欺,铢铢不须别。

意思:食物还可以欺骗,刘铢铢不需要另外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咏秤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关于道德、政治和人类行为的深刻见解。它以简洁、有力的语言,表达了对公正、公平和道德力量的赞美,以及对不公、欺骗和不道德行为的批评。 首句“圣人防争心,权衡为之设”,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心灵的期望,即人们应该避免争斗之心,追求公正和平衡。作者认为,社会应该有一种机制,能够衡量和平衡各种利益和力量,以防止争斗和冲突的发生。 “後世失其平,有星徒尔列”,表达了对于历史失控的担忧。作者认为,如果社会失去了公正和平等,那么星辰的运行也会受到影响,这可能预示着未来的不祥之兆。这里,作者暗示了不公正和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灾难。 “物物尚可欺,铢铢不须别”,这句话表达了对公平和公正的坚持。作者认为,即使是微小的利益,也应该公平对待,不应该有任何偏袒或欺诈。这句话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,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忽视。 “将淳天下民,安得必毁折”,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恢复公正和平等的强烈愿望。作者希望通过恢复公正和平等,使整个社会回归淳朴和善良,使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公平的坚定信念,以及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热切期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和平等的深深信仰,以及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热切期望。它提醒我们要坚持公正和公平,不要忽视微小的利益,以避免未来的灾难。这首诗的深度和见解,使其成为一首值得深思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圣人防争心,权衡为之设。
後世失其平,有星徒尔列。
物物尚可欺,铢铢不须别。
将淳天下民,安得必毁折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可欺

    读音:kě qī

    繁体字:可欺

    造句:

  • 不须

    读音:bù xū

    繁体字:不須

    意思:(不须,不须)
    不用;不必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逸民传•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
      ▶唐·张志和《渔父歌》:“青篛笠,绿

  • 物物

    读音:wù wù

    繁体字:物物

    英语:all things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人对于万物的役使、支配。
      ▶《庄子•在宥》:“有大物者,不可以物;物而不物,故能物物。”
      ▶成玄

  • 尚可

    读音:shàng kě

    繁体字:尚可

    造句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