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游沧浪亭诗》 波间渔父还知否,已挂朝冠不濯缨。

波间渔父还知否,已挂朝冠不濯缨。

意思:波间渔夫回到知道吗,已挂朝冠不洗帽缨。

出自作者[宋]曾几的《游沧浪亭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表达自然山水之美的诗,诗人在游览园林山水之后,感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足以让他惊叹一生。飞来嶓冢横空翠,流出沧浪彻底清,描绘了园林中高耸的山峦和清澈的溪流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。 在探讨不遗幽士力,招邀难得主人情这句诗中,诗人表达了对园林主人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。 最后,波间渔父还知否,已挂朝冠不濯缨这句诗,表达了诗人对渔父隐居生活的羡慕,同时也传递出他对于世俗繁华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归属感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,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,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丘壑园林得我惊,兹游便足了馀生。
飞来嶓冢横空翠,流出沧浪彻底清。
探讨不遗幽士力,招邀难得主人情。
波间渔父还知否,已挂朝冠不濯缨。
作者介绍
曾几(1085--1166),字吉甫,自号茶山居士。南宋诗人。其先赣州(今江西赣县)人,徙居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)。历任江西、浙西提刑、秘书少监、礼部侍郎。曾几学识渊博,勤于政事。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,作诗不用奇字、僻韵,风格活泼流动,咏物重神似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濯缨

    读音:zhuó yīng

    繁体字:濯纓

    意思:(濯缨,濯缨)
    洗濯冠缨。语本《孟子•离娄上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”后以“濯缨”比喻超脱世俗,操守高洁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殷景仁《文殊师利赞》:“体绝尘俗,故濯缨

  • 渔父

    解释

    渔父 yú fǔ

    [old fisherman] 渔翁,捕鱼的老人

    渔父见而问之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老渔翁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水行不避蛟龙者,渔父之勇也。” 唐 罗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