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暮春吟》 自问心源无所有,答去踈懒味偏长。

自问心源无所有,答去踈懒味偏长。

意思:从思想源头不会有问题,他离开踈懒味偏长。

出自作者[宋]邵雍的《暮春吟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,描绘了春天小园中的繁花似锦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。 首联“春来小圃弄群芳,谁为贫居富贵乡”,诗人用“春来小圃”作为开端,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,百花争艳的景象。而“弄群芳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花木的热爱和欣赏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。接下来的“贫居富贵乡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淡然处之,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。 颔联“门外柳阴浮翠润,堦前花影溜红光”,进一步描绘了小园的美景。门前柳树绿意盎然,花影摇曳,流露出春天的气息。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,生动地描绘了小园中的自然景色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 颈联“梁间新燕未调舌,天末归鸿已着行”,诗人以燕子归鸿等动物形象,表达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和期待。燕子新来,归鸿远去,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。诗人用“未调舌”和“已着行”两个细节,生动地描绘了动物们迎接春天的喜悦和忙碌。 尾联“自问心源无所有,答去踈懒味偏长”,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。诗人认为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可给予的,因此回答说“去踈懒味偏长”。这里的“去踈懒味”并非消极怠慢,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自然的欣赏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。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,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和对贫贱生活的淡然处之,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春来小圃弄群芳,谁为贫居富贵乡。
门外柳阴浮翠润,堦前花影溜红光。
梁间新燕未调舌,天末归鸿已着行。
自问心源无所有,答去踈懒味偏长。
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
邵雍(1011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数学家、道士、诗人,生于林县上杆庄(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,一说生于范阳,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)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少有志,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,并悟到“道在是矣”,而后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并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《观物内外篇》《先天图》《渔樵问对》《伊川击壤集》《梅花诗》等。

天圣四年(1026年),邵雍16岁,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,卜居于此地。宋仁宗康定元年(1040年),邵雍30岁,游历河南,因将父母葬在伊水(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)之上,遂而成为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定居洛阳,以教授为生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,自号安乐先生。出游时必坐一小车,由一人牵拉。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,两度被举,均称疾不赴。熙宁十年(1077年)病卒,终年六十七岁。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心源

    读音:xīn yuán

    繁体字:心源

    意思:犹心性。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,故称。
      ▶唐·元稹《度门寺》诗:“心源虽了了,尘世苦憧憧。”
      ▶宋·邵雍《暮春吟》:“自问心源无所有,答云疏懒味偏长。”
      ▶清

  • 自问

    读音:zì wèn

    繁体字:自問

    短语:闭门思过 扪心自问

    英语:ask oneself

    意思:(自问,自问)

     1.自己衡量。
      ▶清·陈康祺《郎

  • 所有

    读音:suǒ yǒu

    繁体字:所有

    短语:浑 总体 竭 成套 满贯 布满 原原本本 万事 从头至尾 漫 尽 普 漫天 一 全 周 整套 整 上上下下 百分之百 任何 一五一十 合 悉 囫囵 满

  • 无所

    读音:wú suǒ

    繁体字:無所

    意思:(无所,无所)

     1.没有地方;没有处所。
      ▶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今夫贵人之子,必宫居而闺处,内有保母,外有傅父,欲交无所。”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祭张给事文》

  • 偏长

    读音:piān cháng

    繁体字:偏長

    意思:(偏长,偏长)
    一方面的特长。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与袁相公书》:“又习于吏职,识时知变,非如儒生文士,止有偏长。”
      ▶清·严有禧《漱华随笔•夹带怀挟》:“或驳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