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欺自不忍,县治本无为。
意思:人们欺骗自己不忍心,县治理根本没有做。
出自作者[宋]王安石的《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白下有贤宰,能歌如紫芝。民欺自不忍,县治本无为。风月谁同赏,江山我亦思。粉墙侵醉墨,怊怅绿苔滋。》是一首对白下(地名,即今南京市)一位贤良县令的赞美诗。这位县令能像紫芝那样歌唱,让百姓不忍欺凌。他治理县政以无为而治为原则,深得民心。他与风月同赏,对江山也心生思念。粉墙上还残留着他醉酒后的墨迹,然而时光荏苒,绿苔滋生,令人惆怅。
首联“白下有贤宰,能歌如紫芝。”赞美这位县令贤良,像紫芝那样歌唱,让百姓不忍欺凌。这是对县令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的赞扬。
颔联“民欺自不忍,县治本无为。”表达了这位县令以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,使得百姓不忍欺凌。这也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,以人为本,关注民生。
颈联“风月谁同赏,江山我亦思。”表达了县令对风月、江山的思念之情,也体现出他对自然、对民生的关注。他不仅关注县政,也关心百姓的生活和自然环境。
尾联“粉墙侵醉墨,怊怅绿苔滋。”描绘了县令在治理县政之余,常常饮酒赋诗,醉后题诗粉墙的情景。然而时光荏苒,粉墙上的墨迹已经斑驳,绿苔滋生,令人感到惆怅。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良县令的离去感到惋惜和惆怅。
整首诗通过对这位贤良县令的赞美和描绘,表达了对仁政、无为而治思想的认同和对自然、民生的关注。同时,也流露出对这位县令离去的惋惜和惆怅之情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赞美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