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上明州太守茶子俊(还武昌迁葬告牒而作)》 拟从樊口迁京口,遥别沙头下石头。

拟从樊口迁京口,遥别沙头下石头。

意思:拟从樊口迁京,遥别沙头下石头。

出自作者[元]丁鹤年的《上明州太守茶子俊(还武昌迁葬告牒而作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先人的怀念,通过对先人的墓地、遗物、祭奠等细节的描写,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。 首联“汉江东抱楚山流,先垄犹余土一抔。”描绘了墓地的地理环境,江水环绕着山峦流淌,先人的坟墓仍可见到一小丘土。颔联“庙冷桐乡耆旧逝,田荒栗里子孙愁。”描述了家族的衰落和后人的困境,庙宇冷清,乡绅故旧相继离世,田地荒芜,栗里的子孙们也感到了忧愁。颈联“兵戈隔梦三千里,霜露伤心二十秋。”表达了作者对亲人逝去的哀痛之情,战争隔断了他的梦,二十年来,他一直感到心痛。尾联“存殁沾恩死必酬,愿及清明三月节,一盂麦饭洒松楸。”表达了他对已故亲人的感激之情,希望在清明节时,能够用一盂麦饭来祭奠他们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,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忧虑。 此外,诗中的“荒隧”、“空林”、“乌鸟”、“白狐”、“焚断”、“遗金”、“下马”、“眠牛”等意象,也生动地描绘了墓地的荒凉和凄清之感。这些意象的使用,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汉江东抱楚山流,先垄犹余土一抔。
庙冷桐乡耆旧逝,田荒栗里子孙愁。
兵戈隔梦三千里,霜露伤心二十秋。
荒隧天寒乌鸟下,空林日落白狐游。
碑焚断石经时变,碗出遗金有夜偷。
过客尚知来下马,仙翁谁复指眠牛。
拟从樊口迁京口,遥别沙头下石头。
高士束刍思致奠,故人惠麦久维舟。
已知多病垂垂老,敢为长贫故故留。
为政幸逢宗正恕,申情当念子平忧。
劬劳罔报生何益,存殁沾恩死必酬。
愿及清明三月节,一盂麦饭洒松楸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京口

    读音:jīng kǒu

    繁体字:京口

    英语:Jingkou

    意思:古城名。在今江苏·镇江市。公元209年,孙权把首府自吴(苏州)迁此,称为京城。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,改称京口镇。
      ▶东晋、南

  • 沙头

    读音:shā tóu

    繁体字:沙頭

    意思:(沙头,沙头)

     1.沙滩边;沙洲边。
      ▶北周·庾信《春赋》:“树下流杯客,沙头渡水人。”
      ▶南唐·冯延巳《临江仙》词:“隔江何处吹横笛?沙头惊起双禽

  • 樊口

    读音:fán kǒu

    繁体字:樊口

    意思:
     1.唐·白居易有家妓樊素善歌。后因以“樊口”借指善歌者之歌喉。
      ▶明·阮大鋮《燕子笺•写像》:“樊口停,蛮腰罢,准备同心,怎离鞍马,收拾了按板红牙,弹筝银甲。”参见“樊

  • 迁京

    读音:qiān jīng

    繁体字:遷京

    意思:(迁京,迁京)
    犹迁都。
      ▶北魏·杨衒之《<洛阳伽蓝记>序》:“迁京之始,宫阙未就,高祖住在金墉城。”
      ▶清·魏源《题<包慎伯文集>》诗之一:“陈亮上书气纵

  • 头下

    读音:tóu xià

    繁体字:頭下

    意思:(头下,头下)

     1.犹名下。
      ▶宋·苏轼《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》:“今来前项人户,从初径于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。”
     

  • 石头

    读音:shí tou

    繁体字:石頭

    短语:石块

    英语:stone

    意思:(石头,石头)

     1.石;石块。
      ▶唐·寒山《诗》之一九三:“飢餐一粒伽陀药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