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应氏》 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

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

意思:侧脚没有行经,荒田地不再田。

出自作者[魏晋]曹植的《送应氏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沉郁悲凉之情,写洛阳附近北邙山所见,对战乱中洛阳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进行了深刻的描述。 首联“步登北邙阪,遥望洛阳山。洛阳何寂寞,宫室尽烧焚。”诗人登高远望,看到洛阳城一片寂寥冷清的景象,昔日的宫殿建筑都被烧毁,令人唏嘘。 颔联“垣墙皆顿擗,荆棘上参天。”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城的荒凉景象,残垣断壁,荆棘丛生,参天而起,一片荒芜。 “不见旧耆老,但睹新少年。”这一句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创伤,年轻人尚且流离失所,老人们更是不见踪影,只看到一些新来的少年。 颈联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诗人对人民生活的艰难进行了深入的描绘,由于土地荒芜,人们行走困难,田野也不再有耕种的痕迹。 “游子久不归,不识陌与阡。”这一句反映了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,游子久未归乡,他们已经不认识故乡的道路了。 尾联“中野何萧条,千里无人烟。”这是对整个洛阳附近地区荒凉景象的总括,旷野一片萧条,千里之内看不到人烟。 最后一句“念我平常居,气结不能言。”诗人面对此情此景,心中悲愤难抑,气结不能言。 整首诗以沉郁悲凉之情,对战乱给洛阳带来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进行了深刻的描述。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洛阳城和流离失所的人民的生活状况,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。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是唐代诗人写景抒情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步登北邙阪,遥望洛阳山。
洛阳何寂寞,宫室尽烧焚。
垣墙皆顿擗,荆棘上参天。
不见旧耆老,但睹新少年。
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
游子久不归,不识陌与阡。
中野何萧条,千里无人烟。
念我平常居,气结不能言。
作者介绍 曹植简介
曹植(192年-232年12月27日),字子建,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生于东武阳(今山东莘县,一说鄄城),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,生前曾为陈王,去世后谥号“思”,因此又称陈思王。

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,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,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其代表作有《洛神赋》《白马篇》《七哀诗》等。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、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。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,留有集三十卷,已佚,今存《曹子建集》为宋人所编。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“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”的特色,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,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的评价。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“骨气奇高,词彩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,粲溢今古,卓尔不群。”并在《诗品》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。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苏轼三人耳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无行

    读音:wú xíng

    繁体字:無行

    英语:be a man of loose conduct

    意思:(无行,无行)
    I

     1.不复他往。
       ▶《仪礼•聘礼》:“宰夫献

  • 侧足

    读音:cè zú

    繁体字:側足

    英语:parapodium

    意思:(侧足,侧足)

     1.侧转其足,形容周围拥挤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班固<西都赋>》:“毛群内阗,飞羽上覆,接翼侧足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